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患者男,64岁,因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月余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及病灶体层见右肺中野内带有一约3.0cm×2.0cm结节状阴影,侧位示位于肺门后上方,结节形态不规则,分叶,边缘毛糙,正位肺门体层见右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通畅,肺门附近有2个直径约1cm之肿大淋巴结,左主支气管远端分支处呈杯口状,左上叶支气管变细上抬,下叶支气管呈鼠尾状狭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黄芩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抗RSV的作用靶点;UPLC-QTOF-MS/MS定量表征黄芩的共有成分,建立RSV肺炎小鼠模型,检测小鼠体质量、肺指数、肺部病理切片以及IL-6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50批次黄芩样品谱-效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黄芩抗RSV肺炎小鼠的有效成分。结果 蛋白互作网络结果确定黄芩抗RSV核心靶点为AKT1、IL-6、TNF、MAPK3、SRC、HSP90AA1、PTGS2;整体动物实验证明,黄芩可不同程度地下调肺指数及炎性因子IL-6含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黄芩中抗RSV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苷类成分。结论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药效靶点,灰色关联度分析成分-靶标数据,挖掘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可行,黄芩苷、汉黄芩苷、白杨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苷、白杨素-6-C-阿拉伯糖-8-C-阿拉伯糖苷、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等黄酮苷类成分可作为黄芩的Q-Markers用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研究西洋参提取物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耐受性实验确定西洋参提取物的给药剂量以及特非那定的最优造模剂量后,将受精后24 h(24 hpf)的斑马鱼分为空白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模型组(2.5μg/mL特非那定)、阳性对照组(2.5μg/mL特非那定+30μg/mL白藜芦醇)和不同质量浓度西洋参提取物组(2.5μg/mL特非那定+5、10、25μg/mL西洋参提取物,以生药量计);孵育48 h后,以斑马鱼心率、心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为指标,并计算其心脏损伤修复率,以考察西洋参提取物的心脏保护作用。另取24 hpf的斑马鱼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20批不同产地西洋参提取物组(5μg/mL,以生药量计),同法给药和孵育48 h后,测定其心率、心脏SV-BA间距,并计算其心脏损伤修复率和心脏损伤相对修复率,进一步验证西洋参提取物的心脏保护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心率显著降低(P<0.01),心脏SV-BA间距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5、10、25μg/mL西洋参提取物组斑马鱼心率显著升高(P&l... 相似文献
35.
黑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黑芝麻中芝麻素进行了含量测定,测得3批黑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分别为0.2081%、0.1818%、0.2125%,加样回收率为98.84%,RSD为1.184%。 相似文献
36.
用薄层扫描法考察溶剂对黄芩甙的溶出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薄层扫描法考察溶剂对黄芩甙的溶出效率林秀英,宋瑞海,单强,季梅(山东医科大学济南250012)赵渤年(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济南250014)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riabaicalensisGeorg.的根,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甙为常用中药制剂银黄片、银黄口服液等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黄芩甙的提取一般应用碱提酸沉法,所见文献 ̄[1,2],亦即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也有人用超滤法进行提取 ̄[3],但都是?... 相似文献
37.
38.
摘 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4例施行CRC根治术切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47名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者组,分别收集CRC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RC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分析EGFL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中EGFL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31.9%(χ2=19.687,P<0.001)。EGFL7蛋白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χ2=6.057,P=0.014)、淋巴结转移(χ2=5.229,P=0.022)、远处转移(χ2=4.857,P=0.028)和TNM分期(χ2=8.195,P=0.004)CRC患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GFL7蛋白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χ2=7.022,P=0.008),且EGFL7阳性表达是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43,95%CI:1.924~6.160,P<0.001)。[结论] EGFL7蛋白在CRC发生和侵袭、转移的不良事件,如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呈阳性表达,且EGFL7蛋白阳性表达是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EGFL7有望成为一个新的CRC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增强免疫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增强免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耐受性考察及免疫低下模型确定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的给药剂量以及雷帕霉素的最优造模剂量后,将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模型组(4μg/mL雷帕霉素)和3个产地(中国山东、中国吉林、加拿大)不同质量浓度的西洋参组(4μg/mL雷帕霉素+10、25、50μg/mL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孵育一定时间后,以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体内γ干扰素(IFN-γ)含量为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增长率,考察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的增强免疫作用。结果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给药质量浓度高于50μg/mL时,幼鱼死亡率随给药质量浓度的增大及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体内IFN-γ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10、25μg/mL西洋参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吞噬墨水颗粒的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体内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1);中性粒细胞增长率在19.73%~96.49%。结论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黄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方法:对收集到的20批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采用HPLC法进行液相检测,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和共有峰,计算共有峰相对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值。试管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抑菌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法建立黄芩药材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以丹皮酚为内标物质的黄芩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指定10个色谱峰为共有峰;检测了20批黄芩药材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率,抑菌率为71.177 0%~95.243 0%。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值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非常高,平均相对偏差不到10-14%,盲法验证试验,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及平均相对误差均在6%以下。结论:通过黄芩指纹图谱的检测,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达到从药效上对黄芩质量进行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