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734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08篇
综合类   1535篇
预防医学   669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520篇
  8篇
中国医学   519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加强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律南 《四川医学》2005,26(3):245-246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PLC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使PLC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但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是PLC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舒眠解郁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40例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用药为舒眠解郁汤+右佐匹克隆,对照组用药为右佐匹克隆。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以及其各因子评分。结果:在接受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PSQI总分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得分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SQI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得分上观察组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眠解郁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全身麻醉中的辅助镇痛效应,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全麻组)、TEAS复合全身麻醉组(TEAS+全麻组),每组30例。全麻组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进行诱导插管;术中异丙酚靶浓度为(3.0±0.5)μg/mL,瑞芬太尼恒速输注(22±5)mL/h,顺式阿曲库胺间断静脉注射。TEAS+全麻组选用疏密波(2 Hz/100 Hz)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 min,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两组TEAS前、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1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观察手术结束后病人苏醒质量、气管拔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TEAS前、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术毕各时间点血浆中β-内啡呔(-βEP)的含量。结果: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TEAS+全麻组的MAP平稳,优于单纯全麻组(P0.05)。TEAS+全麻可明显减少镇痛药用量,缩短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TEAS+全麻组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及术毕的-βEP水平与单纯全麻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麻醉中,TEAS可强化单纯全麻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βEP的升高有关,是一种较为优良的麻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后产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运用宣蛰人教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腕管综合症临床上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水平与6 min步行试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6 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BNP测定对心衰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106例住院心衰患者及6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采集血标本以备血浆BNP、血糖、血脂等检查,并于当日完成6 min步行试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与6 min步行距离的相关性采用SPSS for Windows V10.0软件包分析.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与6 min步行距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判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与6 min步行试验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压迫环状软骨对术后恢复期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手术类型、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面罩加压给氧引起胃扩张也是PONV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肥胖及其致病相关记载始于《黄帝内经》,其后虽经历代医家补充与发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目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独立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文试图从中医病因学角度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进行阐释,提出适应新疾病谱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与结构图谱,即“肥人生湿-化饮-聚痰-致瘀-蕴毒-生风”,进而百病丛生,即肥为百病之长,以丰富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98.
急性左心力衰竭肺水肿X线胸部表现可分为中央型(肺门呈蝴蝶状)、广泛型、粟粒型和局限型,以前两型多见。呈假肿瘤型的局限型肺水肿鲜有报道。我们回顾了2004~2005年200份肺水肿患者的X线胸片,发现有4份可符合假肿瘤型肺水肿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三合饮调控巨噬细胞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机制。方法:取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饲料喂养建立AS模型,随机分为AS组,三合饮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g/kg)和阿托伐他汀组(3 mg/kg),取C57BL/6J小鼠作正常组;各组连续给药4周。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双抗夹心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巨噬细胞抗体2(MOMA-2)表达和共定位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S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明显增加,血清IL-18、IL-1β、主动脉NLRP3、MOMA-2及共表达荧光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AS组比较,三合饮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面积占比明显减少,IL-18、IL-1β、NLRP3、MOMA-2及共表达荧光活性明显降低(P<0.05),上述指标变化以三合饮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结论:三合饮可能通过调节NLRP3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眼经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3例(77眼),所有患眼均接受一期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经巩膜缝线固定IOL植入术。对术后最终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眼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进行系统性的临床观察。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77 例接受一期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经巩膜缝线固定IOL植入术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眼,术后随访时间为(38±26)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130个月。术前BCVA(LogMAR)为0.84±0.55,术后为0.26±0.43,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t=8.55,P < 0.001)。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1眼(1.3%)术中视网膜脱离,2眼(2.6%)术后早期前房积血,2眼(2.6%)术后早期切口玻璃体嵌顿。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6 眼(7.8%)视网膜脱离,发生于术后(22±12)个月,1 眼(1%)IOL移位或脱位,发生于术后5 年。术后不良主诉包括:32 例(60.4%)术后随访时主诉干眼症状,6例(11.3%)主诉眩光现象。结论: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经巩膜缝线固定IOL植入术可以显著提高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视力。远期随访中,视网膜脱离及IOL脱位是尤其需要警惕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