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患者,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7例膝关节PVNS在MRI各序列上均具有特征性表现,滑膜弥漫性增厚,可见含铁血黄素的结节,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PVNS在MRI表现中具有特异性征象,因此MRI对于PVNS的诊断价值是其它影像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2.
赵海东 《海峡药学》2015,(3):119-120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常释片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至我院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146例,均符合T2DM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及常释片组,各73例,两组患者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缓释组予格列齐特缓释片。常释组予格列齐特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8d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8d治疗后发现,治疗后的血糖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常释组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与缓释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常释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格列齐特缓释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性价比更高,可以在临床中代替格列齐特缓释片使用。  相似文献   
63.
64.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组 (SMA组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2 ,4h取血 ,检测各时点的血清IFABP、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BB型同工酶 (CK BB)和乳酸脱氢酶 (LDH )。结果 对照组血清I FABP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MA组结扎后 1h血清IFABP水平迅速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 ;结扎 2h达高峰。血清中CK ,CK BB和LDH活性均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CK ,CK BB和LDH出现显著性升高的时间依次为缺血后1,2 ,4h(P <0 .0 5 )。结论 IFABP是小肠缺血性疾病的早期、特异、敏感的生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荧光光谱法对早期口腔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A、B和C三组,每组10只,A组动物颊囊仅涂抹100%丙酮,B组和C组动物颊囊分别涂抹0.5%DMBA溶液5周和9周,最终A组选用正常组织位点,B组选用异常增生位点,C组选用早期癌组织位点,进行光谱诊断,检测各位点的K值和S值。结果早期癌组织位点K和S分别为(68.28±9.11)和(173.01±14.3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异常增生组织位点(P0.05);异常增生组织位点K和S分别为(14.72±2.65)和(57.28±8.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位点(P0.05);参数K和S判断早期口腔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和0.976,P0.05;K和S截断值分别为18.49和71.51时,灵敏度分别为90.60%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8.70%。结论 HMME介导的荧光光谱法对早期口腔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笔者收治的11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可以活血通络扩冠状动脉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葛根素0.4g+5%GS/0.9%NS200mL静脉滴注14d,辛伐他汀30mg,口服每晚一次,30d,于治疗前一日和治疗后一日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4.5%(36/56),有效率28.6%(16/56),无效6.9%(4/56),总有效率93.1%(52/56);对照组显效率37.9%(22/58),有效率44.8%(26/58),无效17.2%(10/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腹膜后神经源性巨大肿瘤的临床诊治状况,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22例巨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病例行临床分析.结果 腹膜后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1例仅做部分切除.肿瘤均以脊柱旁为主体,呈囊实性,有包膜,表面光滑,血管丰富,界清,包膜表面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结果诊为神经鞘瘤19例, 神经纤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2~5年,全切除病例仅复发1例.结论 来源于椎管的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及手术处理原则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的保护作用,探讨临床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 .方法 对15例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预防皮瓣坏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组)及未应用乌司他丁1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术后1、2、3 d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有2例局部皮瓣延期愈合.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存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墨江县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7年的疟疾发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墨江县2001~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人484例,按照累积人口2465916人计算,年均发病率为19.0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最多是2001年,全县350312人,发病172例,发病率为49.1/10万;发病最少是2007年,全县356098人,发病15例,发病率为4.2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8个乡镇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龙坝乡82.25/10万,最低是龙潭乡,发病率为2.2/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2001-2007年合计常住人口四热病人血检76787人次,阳性率为0.45%,流动人口血检2316人次,阳性率为12.44%。[结论]墨江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已达到部颁提出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流行明显得到遏制,当地疫情稳定,防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C—met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蛋白及MVD,标本取自己确诊的7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结果 C-met的染色定位主要在乳腺良性增生上皮及乳腺癌上皮的细胞浆及膜。良性乳腺增生症的C—met蛋白表达为100%,乳腺癌为78.6%。在乳腺癌细胞中C-met的表达染色强度高于乳腺增生症,但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Ⅲ期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Ⅰ和Ⅱ期。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met表达阳性组织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而微血管密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较低。Cox回归分析c-met和微血管密度均是预后因素。结论C—met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均有表达;C-met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生存率关系密切。二者均可作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