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自制双腔胃镜治疗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胃镜制作方法、特点及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胃镜外附加冲洗管制成能在冲洗、吸引同时进行治疗的双腔胃镜。将 34例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胃镜组及单腔胃镜组。并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双腔胃镜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单腔胃镜组 (p<0 .0 1,p <0 .0 0 1)。结纶 双腔胃镜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快 ,疗效好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经皮、传统开放和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6例,女60例.年龄25~56岁,平均(41.87±7.31)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皮组、传统开放组和肌间隙组,比较三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经皮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  相似文献   
83.
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Cou lter公司ACL-200型血凝仪及MAXM血液分析仪测定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小板及出凝血系列指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组,肝移植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 ib)偏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肝移植术后全部凝血指标都有改变。肝癌患者组,肝移植术前各项凝血指标总体水平大致正常,肝移植术后PLT和F ib降低,PT、APTT、TT延长,INR升高在新肝期最显著。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Ⅰa基因 80 7C/T多态性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体外应用Ⅰ型胶原诱导 ,观察 35例UAP(UAP组 )患者和 33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②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上述人群中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浓度 ;③应用聚合酶联扩增实验 (PCR SSP)对上述人群进行血小板膜GPⅠa基因 80 7C/T多态性检测。结果 :①UAP患者和正常人TC基因型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 30 %聚集率前的迟缓期较CC基因型均显著缩短(P <0 0 5 ) ,但二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UAP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同基因型相比血小板达 30 %聚集前的迟缓期明显缩短 (P <0 0 1)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②UAP患者TC基因型血浆GMP 14 0浓度明显高于CC基因型 (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同基因型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③UAP组GPⅠa基因 80 7C/T中TC基因型比例 ( 5 7 14 % )大于正常对照组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血小板膜GPⅠa基因T80 7等位基因相关的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 ,可能为UAP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例,均行经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23例应用CBT螺钉技术,30例应用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JOA评分和改善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综合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4)个月。手术置钉过程中均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足、峡部或椎弓根劈裂以及在置钉过程中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CBT组:(23.7±2.3)分,传统组:(23.9±2.0)分]和VAS评分[CBT组:(1.2±0.7)分,传统组:(1.3±0.8)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CBT组:(9.1±2.7)分,传统组:(10.3±2.0)分;VAS评分:CBT组:(5.3±1.2)分,传统组:(5.4±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CBT组:单节段为(2.0±0.3)h,双节段为(2.8±0.4)h。传统组:单节段为(2.1±0.3)h,双节段为(3.0±0.2)h]、术后VAS评分[(CBT组:(1.2±0.7)分,传统组:(1.3±0.8)分]和JOA评分[(CBT组:(23.7±2.3)分,传统组:(23.9±2.0)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CBT螺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单节段:(297±48)ml,双节段:(367±41)ml]少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单节段:(347±44)ml,双节段:(427±46)ml](t=-3.209,t=-2.692,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未见螺钉松动、尾冒脱落、钉棒断裂、椎间隙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位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应用CBT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安全可靠、固定有效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历资料,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0±9)岁。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彻底清创,取出聚乙烯衬垫,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周为一周期,待感染控制后取出间质体更换同种型号衬垫并关闭术口。术后使用万古霉素稀释后关节腔注射,并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4周治疗,术口均甲级愈合,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30.1±17.8)个月。患者均无感染复发或新的感染,术后3月VAS评分及HSS评分[VAS评分(1.1±1.0)分;HSS评分(87.3±5.4)分]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5.5±1.4)分;HSS评分(43.0±16.2)分]相比明显改善(t=8.713,P <0.05; t=8.970,P <0.05)。 结论保留假体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且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腰腿功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腰椎CT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方法评估2组患者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88.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9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食管狭窄患者行镍钛合金记忆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食管狭窄患者置入92根记忆合金支架,88例(96.70%)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治疗后2级3例(3.30%),1级47例(51.65%),0级41例(45.05%),均能经口进饮食,近期疗效明显。21例良性食管狭窄9例(42.90%)3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结论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近期疗效明显;食管良性狭窄由于可以引起再狭窄,不主张行内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股骨头导板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9 年 1-5 月,选取昆明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7具成人骨盆标本,其中男 9 具、女 8具,年龄40~70岁,身高155~165 cm。每具骨盆标本按侧别分为导板组(左侧)和对照组(右侧)。导板组基于标本CT轴位扫描数据计算出股骨颈的解剖轴线,设计并制作出与股骨颈部表面解剖形态一致的导板,利用导板辅助定位针置入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骨头假体定位方法置入定位针。术后行X线摄片和CT扫描,观察定位针与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解剖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股骨头定位针有无内外翻和前后倾。测量对比术前股骨颈干角(NSA)和术后定位针柄干角(SSA)、侧方偏移角、水平偏移角,来评价导板辅助手术的准确性。结果 (1)在导板组中,术中股骨头导板与股骨颈部贴附紧密,稳定性好,能够辅助定位针顺利置入。术后CT、X线摄片显示,17例标本定位针均经过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解剖中心。相对于股骨颈解剖轴线,正位X线片显示15例外翻、1例内翻、1例平行,侧位X线片显示14例平行、2例前倾、1例后倾。(2)对照组术后CT显示,12例标本定位针经过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解剖中心。正位X线片显示,定位针12例经过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解剖中心,相对于股骨颈解剖轴线,12例外翻、2例内翻、3例平行;侧位X线片显示,定位针15例经过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解剖中心,相对于股骨颈解剖轴线,10例平行、5例前倾、2例后倾。(3)术前NSA和术后定位针SSA、侧方偏移角、水平偏移角,导板组分别为133.1°±3.52°、138.0°±4.1°、5.2°±2.1°、4.6°±2.3°,对照组分别为133.7°±3.4°、144.3°±5.6°、13.0°±1.7°、8.2°±2.9°,两组间比较,术前N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导板组SSA、侧方偏移角、水平偏移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7、14.280、3.520,P值均<0.05)。结论 个体化股骨头导板应用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能为股骨头假体的精确定位、定向置入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clexane)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期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入院前 2 4h内出现静息发作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 5例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15例 ) ,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5d ,入院后即刻 (开始抗凝治疗前 )、48h、5d、14d(停止抗凝治疗后 9d)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的变化。正常对照组 2 0例。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各时刻血浆vW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Clexane抗凝治疗后 48h ,血浆vWF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且持续至 14d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增高的血浆vWF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低分子肝素 (clexane)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期血浆vW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