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情况,探讨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典型心房扑动患者132例,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治疗,术前均行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新发房颤将132例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27例与窦性心律组105例,末次随访时行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量表评分,比较2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比率等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血脂、尿酸、脑钠肽水平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术后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结果 132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期间新发房颤27例(20.45%)。新发房颤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比...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ein,GP)Ia基因807C/T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应用Ⅰ型胶原诱导,观察33例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e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对上述33例正常人进行血小板膜GPIa基因804C/T多态性检测.结果 33例正常人中未发现TT基因型;CC基因型正常人,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30%聚集率前的迟缓期较TC基因型显著延长(P<0.05),但二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膜GPIa T807等位基因与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显著相关,可能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期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前24h内出现静息发作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5例),入院后给予Clexane抗凝治疗5d,入院后即刻(开始抗凝治疗前)、48h、第5d、第14d(停止抗凝治疗后第9d)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各时刻血浆vW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exane抗凝治疗后48h,血浆vWF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持续至第14d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增高的血浆vWF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期血浆vWF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G)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和孕酮组(PG组)。采用枕大池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48 h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中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SAH组相比,PG组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Bcl-2表达升高(P<0.05),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孕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即提高Bcl-2/Bax比值),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我国饵剂类农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从登记管理角度对饵剂特点、科学配方和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
本文概述了我国卫生用农药产品标准的定义、历史沿革、标准制定依据和标准分类。卫生用农药产品标准包括强制性和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和/或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外WHO农药评审工作已转移到预审核团队媒介管理小组(PQT-VC),WHO标准新程序分全面和简单两种审核,评审重点为产品安全性、质量和药效。PQT-VC将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监管,以确保产品的持续有效性。我国卫生用农药产品标准已挺进WHO/FAO农药标准领域。尝试比较国内和国外(WHO/FAO标准)卫生用农药产品标准的基本现状,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卫生用农药产品标准数量和类别已具有一定覆盖率,且有不少采用或参考FAO/WHO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制定我国卫生用农药产品的标准水平,为保障其产品质量奠定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报道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5例房速均被证实起源于三尖瓣环下侧壁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影像学消融靶点位于三尖瓣环,局部电图可见A波和V波,且A∶V<2,V波的振幅>0.5mV。结果 5例房速均射频消融成功,部位位于三尖瓣环下侧壁,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48±16)ms,AV比值(0.5±0.4)。三尖瓣环下侧壁起源的房速P波特点:I、avL、aVR导联P波正向,Ⅱ、Ⅲ、aVF导联P波负向,V1~V6导联P波负向。结论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是右房房速的一个重要起源点,其体表心电图有明确特征。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2003至2008年我们共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实施了以鼻胆管引流(ENBD)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中31例置管成功率为96.88%,患者症状缓解,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鼻胆管引流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临床上15%~18%的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1].传统观念认为,胆总管结石是胆总管探查的绝对手术指征.腹腔镜的问世和十二指肠镜技术的进步,给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带来进步.现将本院自2003年1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双心腔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左室心肌同步性检测.经QLab软件分析,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收缩末期容积(L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LVEF)、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平均值(Tmean)及其标准差(T~SD)、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问的最大差值(Tmax)、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LESV增大(P<0.01),LVEF、SV减小(P<0.01),T-SD、Tmax延长(P<0.01);两组年龄、心率、LEDV、Tmean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存在一定程度异常,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