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使苗族民间传统用药方法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为进一步深入开发苗医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拜访县内各乡镇及周边地区从事苗医药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苗药药材种植和采集的药农及熟悉苗医药的广大群众,挖掘民间用药经验,收集整理苗医药单方、验方。结果:共收集整理58首单方、验方。结论:兴文县境内存在较多有效的民间用单方、验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慢性压力超负荷兔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改变.方法 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方法制备兔左心室短期压力超负荷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术后2周和8周通过心导管法测定左心室功能,然后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标;采用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中层单个心肌细胞,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中层细胞体积和蛋白含量.结果 术后2周和8周,缩窄组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压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术后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指数、T值(左室松弛时间常数)无明显改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质量指数(LVWI)、左室后壁厚度(PWT)及中层细胞体积、蛋白含量亦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dp/dtmax、左室收缩指数及LVEDV无明显改变,LVEDP和T值明显升高,LVWI、PWT及中层细胞体积、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2周,兔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此时并无心肌肥大,缩窄8周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且左心室显著肥厚.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缺血性肠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肠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早期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及含铁血黄素细胞浸润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是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汽化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6例前列腺癌并下尿路梗阻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血清PSA、IPSS评分、尿流率、膀胱压力、残余尿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汽化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初步观察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 ②QRS波时限≥120ms 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④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入冠状静脉且侧分支,右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右房电极置入右心耳。结果成功置入CRT-D,无严重并发症。除颤测试,17 J能量一次除颤成功。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结论CRT-D集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抗缓慢心律失常及抗心力衰竭、以及改善心室活动协调于一身,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病死率 同时还可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慢性压力超负荷兔中层心室肌细胞电重构与结构重构发生的非同步性及其意义。方法新西兰兔64只,随机分为缩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兔左室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2周和8周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室中层单个心肌细胞,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中层细胞体积和蛋白含量,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中层细胞膜电容、动作电位(AP)。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周缩窄组中层细胞体积、蛋白含量及膜电容无明显改变,但基础刺激周长(BCL)为2 s时,缩窄组AP复极达90%时程(APD90)较假手术组延长13.7%(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8周缩窄组中层细胞体积、蛋白含量及膜电容分别增加28.0%、38.3%、34.0%(P<0.05或0.01),APD90延长30.6%(P<0.01)。术后2周和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中层细胞APD呈现更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且更易发生早期后除极(BCL=2 s,EAD)。结论左室慢性压力超负荷过程中,中层心肌细胞电重构的发生明显早于结构重构,且可能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危险。  相似文献   
27.
赵永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71-17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关系。方法:1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后,CT检查发现腹膜后气体诊为乳头切开后穿孔。结果:鼻胆管造影发现,气体为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重叠。结论:乳头切开后发现腹膜后气体应排除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内气体。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的可行性,为腰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翻修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双螺钉固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的40例患者腰椎CT数据,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7.9±17.4)岁。通过数字化技术分别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腰椎不同节段椎弓根皮质骨通道参考宽度(trajectory reference width,TRW)、椎弓根宽度(pedicle width,PW)及椎弓根松质骨宽度(spongy bone width,SBW)来选择合适尺寸的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本研究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和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模拟置钉。置钉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刺破通道皮质或置入的双螺钉间存在耦合部分均视为置钉失败,根据置钉情况分别统计出两种置钉方式的置钉成功率,并根据TRW分组了解各区间的置钉成功率情况。结果腰椎各节段椎弓根内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的置钉成功率为L_1:47.50%,L_2:62.50%,L_3:57.50%,L_4:70.00%,L_5:47.50%,平均置钉成功率为57.00%。椎弓根内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CBT螺钉的置钉成功率分别为L_1:61.25%,L_2:76.25%,L_3:77.50%,L_4:91.25%,L_5:82.50%,平均置钉成功率为77.75%。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组的置钉成功率明显高于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组;随着TRW的增加,两组的置钉成功率也逐渐提高。结论椎弓根内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CBT螺钉的成功率明显大于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CBT螺钉组,术前测量TRW对同一椎弓根内双螺钉固定的安全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当地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金平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蛲虫卵结合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查。结果 共粪检135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91人,总感染率为14.15%(191/135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0%(4/1350)、3.70%(50/1350)、13.11%(177/1350)和0.44%(6/1350);3~9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查154人,蛲虫感染5人;试管滤纸培养法共检测钩虫感染者52人,结果均为美洲钩虫;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75.00%(3/4)、88.00%(44/50)和85.88%(152/177)。5个调查村中,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2.63%),调查村之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借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记录的事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病区行ICD植入的二级预防患者122例为病例组,入选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34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对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位点TT基因型是否和ICD二级预防患者相关。对入选对象进行长期随访,在ICD植入后第3月、第12月及第3年进行程控检查,对记录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恰当治疗事件与三种基因型(GG、GT、TT)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评估rs10494366位点三种基因型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QT间期的延长显示了正相关性(β=9.443,P=0.02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ICD恰当治疗患者相关(等位基因模式下P=0.014)。经过31.70±9.15个月的随访,发现rs10494366位点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