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建立SD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 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 将右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气管下面的组织, 与左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记录缝合针数及吻合时间, 1个月后取吻合口血管行HE染色及脑组织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建成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 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吻合7针, 平均吻合时间(40±5)min。吻合1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 大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无脑缺血灶。结论: 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能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周围的分支血管及神经。模型可应用于烟雾病外科治疗及插入性血管移植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方法 先进行显微镜下的基础操作训练,再行大鼠颈总动脉 端 - 侧吻合实验。结果 所有实验大鼠吻合血管愈合且通畅。取吻合口周围血管横断面进行 HE 染色,显示血管吻合口见 内皮细胞生长良好,血管通畅率为 100%,未见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结论 通过显微镜下基础操作训练及建立大鼠颈 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为其应用到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缺氧复氧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组(Model)、Model+VEGF组(Model+VEGF).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显微镜下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和对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索手术技巧,从而提高肿瘤的切除效果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组64例,无电生理监测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及面神经保留情况,评价及分析术前及术后面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监测组肿瘤全切58例(90.63%),未全切6例(9.37%),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60例(93.75%);非监测组肿瘤全切62例(88.57%),未全除8例(11.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56例(80.00%)。监测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非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配合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及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LP)与经右上腹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OP)在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85例病人中LP组35例,OP组50例,比较2组病人术中、术后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OP组(P<0.01),2组伤口延迟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23例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7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结果: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8例(78.3%),中残1例(4.3%),重残2例(8.7%),死亡2例(8.7%)。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复查CT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夹闭不全或误夹血管。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术中均能清楚暴露瘤颈,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过程,探讨救治方法。方法回顾2003-2007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病例30例,分析治疗方案和结果。结果30例患者通过治疗,28例恢复良好并正常出院(伴不同程度记忆力减退和头痛),2例死亡。结论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烦躁、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医师要综合考虑问题,积极处理,才能得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7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62例患者行囊肿切除+周围脑池交通术,9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CT随访65例患者,囊肿消失、缩小者59例,无明显变化者6例.14例术前癫痫患者,9例控制良好.2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者经治疗后痊愈,1例昏迷、癫痫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确诊的颅内蛛网膜囊肿,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是较为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6例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暂时性瘫痪诊断标准,分为暂时性瘫痪组(n=31)和非暂时性瘫痪组(n=6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瘤周水肿、术前癫痫、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术中切开窦壁、术中回流静脉损伤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χ~2=14.943,P=0.000)、术前瘤周水肿(χ~2=4.435,P=0.049)、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χ~2=5.248,P=0.028)、术中切开窦壁(χ~2=5.773,P=0.026)以及术中回流静脉损伤(χ~2=11.441,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年龄(OR=8.709,P=0.028)、术中回流静脉损伤(OR=16.242,P=0.012)、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OR=0.053,P=0.025)为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和术中回流静脉损伤是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