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机能障碍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胍类化合物是一类带胍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由于与尿毒症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小分子尿毒素。近年来,随着对胍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表明胍类化合物不仅与尿毒症等肾脏疾病有关,而且还与其它疾病有关。本文主要综述胍类化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一、胍类化合物与肾功能衰竭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胍基乙酸(GAA)在尿中排泄量明显减低,是一项灵敏指标;胍基丁二酸(GSA)在脑组织中增加较多;胍基丙酸(GPA)在血浆、肾脏中含量增加;胍基丁酸(GPA)在血浆及肝脏中含量没有明显增加;胍(G)在脑、心  相似文献   
212.
尿中出现异常量蛋白质可以是由于肾脏及尿路疾患,亦可是其他疾患或生理性蛋白尿。为此,我们对65倒尿蛋白定性阳性的住院病人新鲜尿标本中几种蛋白质和酶进行分析,探讨选择性蛋白尿及尿溶菌酶和-谷氨酸基转移酶等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13.
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胍类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测定了4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胍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多种胍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血浆尿素、肌酐的升高成正相关,特别是胍基丁二酸和甲基胍与尿素和肌酐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4.
以往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FFA)采用的酶法,敏感度低,操作复杂,存在抽提FFA 等缺点。近年来虽改新的乙酰辅酶A 合成酶法,可不用抽提FFA,但敏感度仍低。本文介绍了Kather 等人报  相似文献   
215.
目的: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SAGM 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200单位过滤后的SAGM 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150例受血者,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 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99.3%;红细胞回收率为92.7%,血小板损失率为87.2%;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 RBCs的150例受血者中,输血≤2次的受血者中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的30例受血者中仅有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比较牛鲍式计数板、血球计数分析仪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 3种白细胞计数法测定血液中微量白细胞的效果。方法 将 1份血液标本重复用 3种方法计数 ,得出标准计数值 ,并将此标本稀释至不同浓度 ,以 3种计数法分别测定这些样品中白细胞的含量 ,比较测试值与期望值。同时 ,用这 3种方法检测了 3 0份过滤白细胞的血样中的微量白细胞。结果 牛鲍式计数板、血球计数分析仪在白细胞 <2 0 0× 1 0 6/L时 ,牛鲍式计数板测试值为“0” ,血球计数分析仪测试值为 2 0 0× 1 0 6/L ,无法准确反映低含量样品中白细胞的真实结果 ,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则可准确测定血液中 >1 2× 1 0 6/L的白细胞。结论 测定血液中微量白细胞宜采用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方法  相似文献   
217.
218.
目的观察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前后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血小板捐献者共66例,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个治疗量43例,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NGL XCF3000)采集1个治疗量23例。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指标,并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献血者采后较采前PLT有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后PLT均在正常范围内。采前及采后WBC、RBC、Hb和H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均可减少献血者采后即刻PLT,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种方式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19.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磁珠微阵列技术的血型表型的鉴定方法。方法用Tris-HCl(0.01 mol/L,p H 7.4)裂解浓缩红细胞作为待检样本,将探针抗体包被于经醛基修饰的三维基片上,将待测样本与抗体进行反应,最后用C1q包被的磁珠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磁针的磁力吸附下将未结合的磁珠清除。显微摄影每个微阵列检测点,通过Photoshop图像分析判断信号强度。结果针对108个检测样本的5种抗原(A、B、D、M、N)进行分析,以含有40%甘油的PBS做为反应介质能有效避免咖啡环的形成,方法敏感性为86%~93%,特异性为98%~100%。通过C1q包被的磁珠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在10~20 min完成检测,所需样本10μL。结论本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一个芯片上可同时检测5种血型抗原,节约样本,且不受样本损伤的影响,为血型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