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21.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 IL-21 基因共转染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方法 制备 pRSC-GM-CSF- IL21 重组质粒,再用脂质体将 质粒 pRSC-GM-CSF、pRSC-IL21 和 pRSC-GM-CSF-IL21 分别转染人卵巢癌 SKOV3 细胞(依次命名为 SKOV3/GM- CSF、SKOV3/IL21、SKOV3/GM-CSF-IL21 细胞)。以 RT- PCR 方法检测 GM-CSF 与 IL-21 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 HLA-AB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 类相关基因(MIC A/B)、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的表达,以及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对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未转染的 SKOV3 细胞和转染空质粒 pRSC 的细胞(SKOV3/Neo)为对照。 结果 经酶切与测序鉴定,pRSC-GM-CSF-IL21 重组体构建正确,共转染 SKOV3 细胞中有目的基因 GM-CSF、IL-21 的表达。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特性、细胞周期分布及 HLA-ABC 表达无明显变化。SKOV3、SKOV3/Neo、SKOV3/GM-CSF、SKOV3/IL21 和 SKOV3/GM-CSF-IL21 细胞的 MIC A/B 表达量分别为 19.24% ± 2.31%、31.11% ± 3.76%、37.27% ± 3.04%、54.97% ± 4.77% 和 63.94% ± 5.90%;ICAM-1 表达量分别为 35.88% ± 3.06%、37.75% ± 4.09%、68.59% ± 4.84%、78.53% ± 5.78% 和 84.10% ± 3.98%;加入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后 NK 细胞活性分别为 31.8% ± 3.6%、42.7% ± 3.3%、54.7% ± 7.4%、55.9% ± 4.4% 及 63.4% ± 6.4%。SKOV3/GM-CSF-IL21 细胞分别与 SKOV3、SKOV3/ Neo 细胞比较,3 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GM-CSF 与 IL-21 基因共转染可上调 SKOV3 细胞表面 MIC A/B 与 ICAM-1 表达,表达产物可增强 NK 细胞活性,这有助于免疫细胞激活,增强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22.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并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23.
目的前瞻性的研究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自2011-09—2012-09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78例,按照盲法和分配隐藏的原则随机分为A组(关节镜清理组)和B组(口服药物组),2组患者均由独立的评价员在术前均进行HSS评分,A组患者在术后1、6、12、24个月进行HSS评分,B组患者给口服氨基葡萄糖,加或不加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停药后6、12、24个月进行HSS评分,评价效果。结果 A组有3例因不能手术退出,B组有4例改行其他治疗,共71例获得随访和最终评价,A组术前HSS评分平均为:(51.3±4.6)分,术后1个月为(53.6±2.6)分(P>0.05),术后6个月为(78.8±5.6)分(P<0.05),术后12个月为(80.3±6.4)分(P<0.01),术后24个月为(75.3±4.4)分(P<0.05);B组术前HSS评分平均为:(50.8±3.7)分,停药后6个月为(68.6±4.6)分(P<0.05),停药后12个月为(69.8±7.1)分(P<0.05),停药后24个月为(49.3±5.9)分(P>0.05),组间比较A组满意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结果,而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24.
325.
心房颤动(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AF可影响血液动力学,增加左房血栓形成机会,延长ICU留住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高龄、术后终止使用β-阻断剂及低镁血症是较为公认的易患危险因素.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前因素及围术期用药对术后AF的影响,而对手术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26.
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羧基端活性段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因心功能不全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1例贫血。测定血浆NT-proBNP、BNP、血常规、肾功能等。结果:1)两组NT-proBNP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NP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示血红蛋白浓度与BNP呈现负相关(r=-0.687),与NT-proBNP无关。结论:研究表明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水平时需考虑其贫血等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7.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获得的168株SAU,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和病区的分布特点,并用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68株SAU中有117株为MRSA,占69.6%;SAU的耐药率普遍较高,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外,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60.0%;SAU以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检出数最多,分别为24.4%、21.4%和18.5%;科室分布ICU占20.2%、呼吸内科占16.1%、肾内科占14.9%及中医科占14.3%.结论 SAU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MRSA检出率日趋严重,已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构成困难,必须加强对高危病区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预防和消毒隔离,防止SAU,特别是MRSA的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探讨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双相正压通气模式(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否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pressure support,S-IMV/PS).方法:26例术前无合并症及手术顺利的CABG患者,在术后彻底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随机分为BIPAP模式组(n=13)和S-IMV/PS模式组(n=13),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对应呼吸模式1 h后,以及再次换回原呼吸模式1 h后,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和呼吸参数.结果:BIPAP模式时的气道吸气峰压(Ppeak)明显低于S-IMV/PS时(P<0.05),两组患者用BIPAP和S-IMV/PS时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其他的呼吸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ABG术后应用BIPAP模式优于S-IMV/PS模式.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评估定制化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螺钉治疗踝关节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2例踝关节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39.27±5.78)岁(31~52岁)。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采用定制化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2例,采用钛质克氏针和/或外固定架固定。记录两组病人伤口愈合等级、感染复发率、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影像学特征等内容。结果 观察组伤口均甲级愈合,感染复发率为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总体PCT、WBC、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PCT、WBC和CRP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踝关节融合率为50.00%(5/10),优于对照组的16.67%(2/12)(P<0.05)。两组间在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骨髓水肿、钉道增宽水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而对照组虽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病例,但6例出现克氏针松动,两组间的内固定物松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术后感染采用定制化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既可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减少感染复发率,还可提高术后关节稳定性,减少二次融合手术率,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共收治儿童桡骨下1/3骨折69例.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6?13岁,平均(9.2±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0h,平均(25.3±11.9)h.骨折AO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