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更年期功血)是临床常见病,诊刮后因阴道流血而行再次刮宫者并不少见,因此诊刮后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环节.本文对60例病理诊断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更年期妇女,经B超监测子宫内膜并指导实施不同方案的孕激素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在施行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基础上,对比经阴道单孔、经脐单孔和传统腹腔镜三者在子宫输卵管/附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并施行三种腹腔镜下子宫输卵管/附件切除术的115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围手术期均施加了ERAS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发热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口美观度评分。附加指标包括首次排尿时间和尿潴留、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发生率。结果:经阴单孔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最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最短,住院时间最短,术后24 h及48 h疼痛评分最低(P <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阴单孔组切口美观评分最高(P <0.05),术后排尿情况不劣于其他两组。结论: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患者术后下床早,疼痛轻,排气早,出院早,恢复快,切口美观度高,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相比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4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是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导致的盆底结构与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1]。中盆腔功能障碍是由于中盆腔的主要支持结构-主骶韧带复合体及与其相连的耻骨宫颈筋膜缺陷或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多为子宫切除术后)、肠膨出、子宫直肠陷凹疝形成等[2]。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实施的V-NOTES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20例,手术的所有操作均在V-NOTES下完成,采用传统直杆腹腔镜器械及普通10 mm 30°电子镜,电凝及切割组织采用能量器械(双极、超声刀)。经阴道切下全子宫后,置入PORT,在腹腔镜下离断切除双侧附件。 结果20例患者切除的平均子宫质量(794±115)g,平均手术时间(125±2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58)ml,平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7±0.7 )分,平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1.92)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85±0.42)d。20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平均术后随访时间(45±22)d。术后随诊,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尿便正常,阴道分泌物正常,阴道残端切口均愈合良好。 结论V-NOTES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安全可行,腹部无切口,术中可同时探查盆腹腔。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目的:探讨药物安全评价研究机构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施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确保研究质量。方法: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对LIMS实施整体的风险评估。首先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依据和评估工具,并建立风险评估组织,根据风险评估流程对LIMS实施的整体合规性风险评估过程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系统实施的整体合规性评估明确了风险来源,发现了会影响研究质量的风险,并制定了降低风险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合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药物安全评价研究的数据质量。FMECA方法可应用在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流程中的LIMS,对提升数据质量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反复流产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双花藕豆凝集素(DBA)为探针,研究28例无明显原因反复流产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糖复合物变化的同时,放免法检测血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结果DBA与子宫内膜的结合表现出阶段特异性,其与宫内膜组织相互呈有意义的正相关(P<005);与血E2水平呈有意义的负相关(P<005);并在组织学分泌早期与血P呈有意义的正相关(P=001)。结论子宫内膜上与DBA特异结合的糖复合物与孕卵的着床有关;血E2水平下降,有利于与DBA特异结合的糖复合物的表达;分泌早期,P在E2作用基础上,促进与DBA特异结合的糖复合物分泌。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不同.方法 对29例共3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增强特征,重点观察动脉早期(0~25 s)增强特征.根据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类型,将病灶的增强方式分为0~Ⅲ级:0级:无增强;Ⅰ级:周边增强或中心点状强化;Ⅱ级:轮辐状增强、蜂窝样增强或不均匀性增强;Ⅲ级:整体增强.结果 (1)超声造影后,38个病变中,始增强时间<25 s的病变占36个(94.74%),峰值时间<25 s的病变占29个(76.32%).(2)超声造影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25个(65.79%),增强CT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13个(34.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对动脉期出现较早(<25 s)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