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1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261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633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202篇
内科学   699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95篇
综合类   2642篇
预防医学   1231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982篇
  11篇
中国医学   1038篇
肿瘤学   43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前纵隔粘液纤维肉瘤一例胡红杰章士正患者男,44岁。劳动后出现胸闷、气促、颜面浮肿、皮肤粘膜发绀,同时伴食欲减退2个月余,症状加重,不能平卧4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超声心动图(UCG)发现右房、三尖瓣口多发性粘液瘤。体检:颜面部、指端皮肤粘膜发绀,颈静脉...  相似文献   
122.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23例患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下缘边续发描至于下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层厚扫描,结果;23例中,累及双侧21例,单侧2例,发生在L516例,L47例,CT表现为同一脊椎关节突间的低密度裂隙,出瑞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不规则,裂隙可宽可窄,表面不光滑。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接力皮瓣”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严重烧伤瘢痕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皮瓣“接力”的原理,在皮瓣供区附近进行接力扩张,用第二个扩张皮瓣产生的组织量来覆盖第一个扩张皮瓣遗留的缺损,将此技术应用于肩胛背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颏颈粘连。主皮瓣为携带旋肩胛动脉与颈浅动脉双重血供的轴型皮瓣,经软组织扩张后形成大面积皮瓣,以携带颈浅动脉穿支的肩部皮肤为蒂,旋转至前胸部与颈前区,修复颏颈/颏胸粘连的大面积瘢痕。接力皮瓣的扩张器埋置在主皮瓣下方的腰背部,以携带穿支的螺旋桨皮瓣方式或随意皮瓣方式,向上方转位修复肩胛部供区缺损。结果 共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9例,女3例,年龄5~45岁(平均24.7岁),均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肩胛区扩张器300~800 mL,腰背部扩张器80~300 mL。肩胛区扩张皮瓣面积430~840 cm2,腰背部接力扩张皮瓣附近可探及1~4支肋间后动脉穿支(平均2.3支),通常设计以此为蒂的螺旋桨皮瓣旋转修复肩胛部供区。术后随访9~40个月,所有患者颏颈粘连均未复发,颈部皮肤外形及质地良好,背部供区直接闭合,遗留线状瘢痕。结论 接力扩张技术能最...  相似文献   
124.
腰椎间盘突出时髓核往往产生裂隙并有气体聚集而形成真空征 ,以往各种治疗效果不佳。 1997年以来 ,我们经皮穿刺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真空征 4 3例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4 3例中 ,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2 2~ 6 9岁 ,平均 39岁。病程 1个月~ 15年。腰痛伴单腿或双腿酸痛 ,直腿抬高试验单腿或双腿阳性 ,闭孔肌试验阳性 ,弯腰试验阳性 ;CT或MRI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伴“真空征” ,硬膜囊均受压 ,双侧侧隐窝或单侧侧隐窝狭窄。1 2 治疗方法 在X线透视及造影定位下 ,经皮穿刺将注射用胶原酶先后注入病变椎间…  相似文献   
125.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K1组、K2组和K3组),每组8只。A组用卵蛋白(O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两周后雾化吸入OA激发。K1、K2、K3组大鼠以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雾化吸入氯胺酮12.5、25、50mg/ml。N组注射和吸入生理盐水。取血分离淋巴细胞,检测胞浆和胞膜内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并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肺组织切片显示为急性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K1组气道壁上皮细胞脱落、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多见。K2组支气管壁、肺泡间隔仅见少量的炎症细胞。K3组气道黏膜上皮水肿脱落、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等程度减轻。与N组比较,A、K1、K3组淋巴细胞PKC总活性(PKCT)、胞浆PKC活性(PKCC)、胞膜PKC活性(PKCM)及PKCM%(PKCM占PKCT的百分比)均增高(P<0.01),K2组PKCT、PKCC、PKCM增高(P<0.01)、PKCM%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K2、K3组PKCT、PKCC、PKCM及PKCM%均减低(P<0.05或0.01),K1组PKCT、PKCC、PKCM均降低(P<0.01)、PKCM%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氯胺酮25 mg/ml或50 mg/ml通过PKC途径而发挥抗炎效应,对致敏原所激发的气  相似文献   
126.
患者女,64岁,主因"发现左颈部包块5个月"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部触及质中等光滑包块,约3cm×3cm。超声于左侧颈部探及30mm×20m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从左胸锁乳突肌中央穿过,其内可见条状强回声(图1)。追问病史,患者述5个月前曾被鱼刺卡住,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复杂型Pilon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Pilon骨折,根据“四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方式,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提倡后柱优先原则.结果 32例均获得6~30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出现断端轻度外翻畸形,按AOFAS踝-后足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4%.结论 根据“四柱理论”原则,对复杂型Pilon骨折可选择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式,允许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今施行22例次腹腔镜TEP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顺利完成TEP,3例中转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 ml;术后发生阴囊气肿1例、阴囊血肿2例、明显疼痛3例、复发3例。结论:腹腔镜TEP经腹膜前间隙进入腹股沟区,采用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大孔,符合人体生理力学原理,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9.
四肢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修复重建外科的难题.随着显微外科与临床解剖学的发展,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种类越来越多.穿支皮瓣是近来提出的新概念,是皮瓣移植技术又一新发展[1-2].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是临床最常用的6个穿支皮瓣之一.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应用DIEP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创面共12例,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0~41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热压伤6例,滚筒绞伤5例,车祸伤1例,创面均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环状或者半环状创面7例,不规则创面5例,手术缺损部位分别为左手2例,右手6例,右小腿4例.面积为7 cm× 11 cm~11 cm×24 cm.与桡动脉吻合8例,胫前动脉吻合4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对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1年后,观察2组甲状腺功能、骨代谢、细胞因子、骨密度、证候积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SH[(3.01±0.42)mU/L]、PTH[(18.75±4.39)ng/L]、骨代谢[BGP(12.92±4.39)ng/mL、PINP(240.79±9.38)μg/L、CTX(0.23±0.01)mmol/L)]、细胞因子[IL-10(2.63±1.07)pg/mL、IL-6(85.71±9.25)pg/mL]、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21.45±4.33)分]、疗效(84.0%)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甲状腺功能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亚临床甲减可引起骨量丢失,降低骨密度。健脾补肾方协助西医治疗可改善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甲状腺功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