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钒在自然界是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用途较广。随着工业的发展,钒的产量逐渐增加,钒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有关钒对作业工人的影响,尤其对呼吸道刺激屡有报道,但对肺功能观察较少,也不尽相同。我们於1984年7、8月份对某厂钒作业工人做了肺功能检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2.
平顶山市第二医院2004年14~19岁人群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01-01~2004-12-31(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4~19岁年龄组人群。将其就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3.
对同种异体手移植失败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爆炸伤致前臂中下1/4以远缺如7a于2006-05—12行同种异体手移植。患者与供体的配型结果:ABO血型(A—A)、Rh血型均为阳性,PRA:Classic I ELISA 3.57%,Classic II ELIST0%,HLA配型:A.B.DR.DQ位点半相合。术前术后依据南方医院同种异体手移植经验给予强的松、FK506和骁悉联合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移植手皮肤有少许红疹,皮肤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半枝莲水煎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研究其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半枝莲水煎液低、中、高不同剂量灌胃给药,用肝脏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DAB显色)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和TGF-β1的含量。结果:半枝莲水煎液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和TGF-β1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枝莲水煎液高、中、低剂量均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P<0.05),抑制肝脏Ⅰ、Ⅲ、Ⅳ型胶原蛋白(P值均<0.05)及TGF-β1的合成表达。结论:半枝莲水煎液可有效减少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沉积和拮抗TGF-β1的合成,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半枝莲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半枝莲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分析半枝莲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通过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分析血清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及不同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半枝莲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结果:半枝莲能抑制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较其它给药组含量明显降低,各治疗组IL-10含量升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升高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IL-10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损伤,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吾师李福海秉承国医大师路志正倡导的“北方多湿论”,传承易水学派思想,在临证治湿时,以六经统论,结合脏腑,重视太阴、阳明的问题,以脾胃为中心,“持中央、运四旁”,同时“怡情志、调升降”,并发挥“开鬼门、洁净府、燥中宫”的理念,祛湿之法灵活多变,其旨为调动人体自身脏腑功能,纳化正常,升降有序,气机通畅,湿散浊清。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HSC-T6),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秋水仙碱组,按各组要求往细胞孔内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培养孵育48 h后,用四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吸光度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周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光密度值(OD)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与秋水仙碱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HSC-T6细胞S期、G2/M期DNA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G2/M期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和G2/M期DNA百分比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空白对照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为(7.346±0.836)%,低于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的(19.647±1.009)%、(24.178±0.996)%、(23.882±1.105)%和(31.533±1.002)%(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均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具有抑制HSC-T6细胞增殖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促进HSC-T6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的干预能力强于天然牛磺酸、中药及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38.
赵晓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861-1865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不同曲率近视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性纳入行SMILE的近视患者72例144眼,按照术前角膜曲率分为低曲率组(<41D,21例42眼)、中曲率组(41~46D,26例52眼)、高曲率组(>46D,25例50眼)。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1wk,3mo屈光状态、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光学质量的改变情况,筛选近视眼患者SMILE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结果:三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UCVA、BCVA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不同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比较有差异(P<0.05),低曲率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低于中曲率组、高曲率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

结论:SMILE对不同曲率近视患者视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有效。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9.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于2003年6月~12月采用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器械配合经验。方法:对30例直肠癌和远端乙状结肠癌患者施行手助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手术。结果:29例(96.7%)顺利完成了手助腹腔镜手术,1例(3.3%)中途转开腹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10.3%)出现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无1例吻合口瘘或吻合口出血发生结论:熟悉各种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术中恪守无菌技术和无瘤原则,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