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进口与国产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入选210例60~80岁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双盲、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进口10mg组、进口20mg组和国产10mg组,分别给予进口阿托伐他汀10mg、20mg和国产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观察24wk后3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TC)水平。结果经治疗24wk后,以上3组的LDL-C和T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进口20mg组降低LDL-C的作用明显优于进口10mg和国产10mg组(P<0.05),进口10mg组与国产10m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均能改善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IMT(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口和国产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血脂和改善颈动脉IMT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总结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外伤引起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4月治疗的44例经头颅CT证实的外伤性脑肿胀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程度,脑挫裂伤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结果:尼莫地平组较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脑肿胀程度,脑挫裂伤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疗效均非常明显(P<0.05),且应用尼莫地平愈早,效果愈明显。结论:尼莫地平早期治疗急性外伤引起脑肿胀可明显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儿童颅脑损伤的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重度颅脑损伤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预后状况等并总结特点。结果:本组病例经系统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例(16.7%)因合并有胸腹部联合伤死亡,临床治愈20例(66.7%),轻残2例(6.7%),中残2例(6.7%),重残1例(3%)。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不同成人的临床特点,因此治疗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配合改良硬膜减张缝合技术的应用优劣和注意事项.方法: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1例行改良硬脑膜的减张缝合技术,分析其结果、预后及远期效果.结果:2组手术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肿胀及不可控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仍是主要致死原因.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配合改良硬膜减张缝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方法,同时部分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消脂健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消脂健肝饮高剂量组、消脂健肝饮低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消脂健肝饮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CA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CA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在升高SOD,CAT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方面作用明显优于东宝肝泰对照组(P<0.05).结论 消脂健肝饮可显著提高大鼠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提示该药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经强化降脂后,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 102例确诊为老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10 mg/d)48例及强化降脂组(20 mg/d)54例,治疗1年后检测TC、LDL-C、HDL-C和TG水平,超声观察CIMT最厚处和最薄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及颈动脉斑块指数(P1)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1年CIMT最厚处和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CIMT最薄处、FMD、TC、LDL-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降脂组:CIMT最薄处(0.85±0.20)、(0.83±0.22)mm,FMD(3.85±1.41)%、(7.91±1.05)%,TC(6.46±1.19)、(4.82±1.26)mmol/L,LDL-C(4.71±1.00)、(3.16±1.00)mmol/L,TG(1.55±0.45)、(1.49±0.44)mmol/L;强化降脂组:CIMT最薄处(0.84±0.20)、(0.63±0.17)mm,FMD(3.74±1.38)%、(10.25±1.58)%,TC(6.36±1.06)、(4.10±1.00)mmol/L,LDL-C(4.73±1.01)、(2.28±1.26)mmol/L,TG(1.56±0.53)、(1.50±0.49)mmol/L,P均<0.05].而且治疗后1年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差异更明显(P均<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CIMT.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减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脑系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脑,脑主神明失调或髓失其养,导致多种神经功能失常的一类疾病。和法来源于《伤寒论》,和法通过干预微生物—脑—肠轴治疗脑系疾病是生物全息论的具体应用与延伸。和法治疗脑系疾病独树一帜,能推动中医脑病治疗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和法治疗脑系疾病的历史源流及和法和方治疗脑系疾病的典型案例,总结出肝郁脾虚肾亏是脑系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肝郁气滞是脑系疾病早期的发病特点。疏肝解郁的和法是治疗脑系疾病的有效方法,治疗脑系疾病应从整体着手,和法应贯穿脑系疾病诊治的全过程。注重调和脏腑功能的和方是辨治脑系疾病的重要方剂。导师赵晓平教授以和法代表方小柴胡汤和逍遥散加减,精准辨治脑系疾病,疗效显著,后附验案三则,以供临证参鉴。  相似文献   
88.
半枝莲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其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有抗胶质瘤作用,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二萜类、多糖、生物碱及甾体等,分离黄酮类成分包括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汉黄芩素、柚皮素等,半枝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抗胶质瘤特性。微血管生成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研究表明,半枝莲在抗胶质瘤微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半枝莲及其有效成分对脑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和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影响,总结出半枝莲抗脑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的表达,调控Notch、PI3K/Akt/mTOR、JAK2/STATs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网络机制的形成,发挥抗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系统解剖学是从大体形态上解决“人是什么?”这一医学核心问题,针对理论的理解和巩固,验证性实物教学是最有效的“授业、解惑”途径。因而,对于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测,也不能用单纯的理论考试来完全替代最直观的实物标本考试,而应是把后者作为督促医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从而杜绝“高分低能”所带来的后续种种弊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90.
自发性脑出血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急危重症,高血压和血管结构改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年龄的增长为什么会带来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率的升高尚不清楚。该文通过对近年来血管老化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衰老引起的高血压和血管结构功能改变两个方面探讨血管老化加速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的机制,期望对自发性脑出血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96-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