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28篇 |
综合类 | 103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1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麻醉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0年间我院非骨水泥型全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麻醉对全髋术后DVT发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三年间在我院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的病人 ,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服用激素以及恶性肿瘤病人除外。符合要求的病例共 14 1例 (14 3髋 ) ,获得 2 4个月以上随访 12 9例 (133髋 )。其中Howmedica公司 5 0例 (5 3髋 ) ,Depuy假体 79例 (80髋 ) ,全麻组 4 1例 ,持硬膜外麻醉组 88例。手术时年龄 5 7~ 80岁 ,平均 5 9岁…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报道临床上牢固固定的股骨柄假体的翻修体会。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作者所在科室采用大转子延长切骨行牢固固定的股骨柄假体翻修术 31例。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5 .4岁 ;股骨柄断裂 2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骨关节炎 2 1例 ,假体位置异常 8例。结果 该 31例患者术后第 2天均在步行器辅助下下床行走 ;术后 3个月大转子延长切骨处临床愈合 ,患者改为扶单拐行走 ;6个月后弃拐行走。术后 6个月至 36个月随访复查 ,大转子延长切骨处骨性愈合 ,Harris评分平均为 89.6。结论 临床上牢固固定的股骨柄假体翻修时可采用大转子延长切骨 ,其方法简单 ,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较好的牢固固定股骨柄的翻修方法 相似文献
83.
Ⅱ、Ⅲ、aVF导联碎裂QRS波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Ⅲ、aVF导联碎裂QRS波(fQRS)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8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fQRS波,比较下壁与前壁、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以及Ⅱ、Ⅲ、aVF导联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下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和侧壁,前壁和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无差异。Ⅱ、Ⅲ、aVF导联fQRS波发生率在右冠状动脉病变和非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中,下壁出现fQRS波的机会较前壁和侧壁为多。依据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fQRS波不能明确诊断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也不能判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或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对术后失血及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就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减少失血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机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位、不同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的疗效差异进行总结。结果TKA术后膝关节保持屈曲位可通过血管成角变化等减少术后失血、提高屈肌肌力,进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大、维持屈曲位时间较长时,可显著改善术后失血和膝关节活动度;但维持时间≥24 h与<24 h相比,不能进一步减少失血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结论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是减少术后失血,提高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简单、有效方法,但膝关节最佳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初步探讨四川省大骨节病区疑似大骨节病儿童的手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及评价3D_WATSc对手小关节成像的价值.方法 筛选病区6~12岁疑似大骨节病学龄期儿童6名,使用3.0T超高场强磁共振仪以及小动物线圈,分别对6名儿童双手食指、中指及环指进行扫描,总结疑似大骨节病儿童手指指间关节的MR异常表现,并与X线征象对照;同时比较T1W_3D_FFE及3D_WATSc序列关节软骨及骺软骨的信号特点、信噪比等.结果 所筛查6名大骨节疑似病童的手部MRI骺线穿通、中断或形态不整、模糊、信号异常;前期钙化带中断、凹陷;锥形骺等,部分表现与X线表现相对应.T1W_3D_FFE及3D_WATSc序列均可显示手指小关节软骨以及其异常变化,3D_WATSc的成像效果及图像的信噪比、对噪比优于T1W_3D_FFE序列.结论 疑似大骨节病儿童指间关节有一定的MRI表现,部分与X线征象对应.3D_WATSc序列观察小关节软骨及骺软骨优于T1W_3D_FFE序列. 相似文献
86.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随访25例25髋,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关节局部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术后随访X线片示:骨质愈合好,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征象。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6.8分,术后平均93.2分。翻修距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平均13.7年。髋臼部骨质缺损,在髋臼覆盖大于80%的情况下可不植骨;若髋臼覆盖大于50%、小于80%,行颗粒性植骨结合结构植骨;髋臼覆盖的比例低于50%,结构植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股骨侧骨质缺损,打压颗粒植骨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7.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个家系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个DDH家系中的全部成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实验室检查及X线拍片检查。结果9代218人聚居的家系,现存145人中DDH的发生率为31.03%,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对称性疼痛,髋屈曲、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及畸形而跛行。影像学改变主要以髋臼浅平,倾斜度增加,对股骨头包容不足、股骨头形态失常、关节间隙狭窄呈退行性改变为主。DDH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因素、性别、出生的季节等,家系中双亲或一方为DDH者其子女发生DDH的危险性比非患者双亲高,有一级亲属患DDH者比二、三级亲属者患病的危险性高;女性患病高于男性,冬季出生者高于其它几个季节,但儿童青少年发病率与成人无差异,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迁入者与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发病率也无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1997-200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市)恶性肿瘤10年(1997-2006年)发病率及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 统计本市4家医院病例资料及社区逐户调查资料,资料完整可靠,应用中国2004年全国人口数标化发病率,采用时间趋势检验法分析发病率10年变化趋势.结果:共有恶性肿瘤患者4 400例,男2 585例,女1 815例,男∶女为1.42∶1.年均发病率152.80/10万,男为176.03/10万,女为128.64/10万,男∶女为1.23∶1.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人群中肺癌为第1位,其次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及淋巴瘤;女性人群中第1位是宫颈癌,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及卵巢癌.汉族肺癌、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维吾尓族,P<0.01;胃癌、食管癌及宫颈癌发病率维吾尓族明显高于汉族,P<0.01.结论:克拉玛依油田与其他地区相比不是肿瘤高发区.造成不同民族间某些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差明显的原因,除种族间遗传基因的差别外,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嗜好不同及民风民俗有关.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法,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门诊随访治疗。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每半年量表评定一次;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I-74)、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Burden Schedule,FBS)评定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在治疗开始、治疗2年末测定。结果治疗2年末:研究组GQOLI得分及其社会功能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t=2.387,P=0.020)。在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业余娱乐生活、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个因子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S总分、因子分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P=0.002;t=2.538,P=0.013;t=3.002,P=0.004)。结论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全病程康复治疗方案,在高度个体化治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中心城区环境优势,将各种治疗有效地系统整合,借鉴国外的病案管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对疾病的负担,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