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改善中医症状,提高LVEF值及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同分级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四诊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集2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应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和熵聚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级至Ⅳ级的转变中,水停类、痰浊类、血瘀类、阳虚类症状呈递增趋势,且变化显著;心功能Ⅱ级以气虚和气虚阴虚为主,兼夹血瘀或水停,证候要素组成较为单一;心功能Ⅲ级时常见气虚、阴虚的基础上兼夹痰浊、血瘀、水停;心功能Ⅳ级多见阳虚兼夹痰、水和瘀,证候要素构成最为复杂。结论:冠心病心衰不同的心功能阶段的证候要素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临床诊治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文献中辨证信息及证候频次,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可能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心力衰竭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借助Note Express 2及EpiData 3.1软件,运用SPSS 16.0进行频数、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144篇文献,经规范后的CHF证候名为71种,与CHF相关的证候要素有22种。从病例频次和构成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证型出现的频次统计与病例数构成比统计在前7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心气虚证,阳虚水泛证及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前6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前3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肺。结论:通过对CHF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CHF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代谢学方法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尿液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通过临床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一般资料和尿液样品,采用磁共振(NMR)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对谱图去水峰后采用0.01化学位移分段积分和归一化处理。所得数据输入SIMCA-P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尿液中脯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葡萄糖、缬氨酸、组氨酸、马尿酸等物质的含量升高;柠檬酸、肌酸酐、牛磺酸等物质的含量下降。结合PLS-DA对尿液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在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且化合物分布在性别方面也有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尿液样品中柠檬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改变构成了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寻高血压病证候诊断的客观依据,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证候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有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采用复杂系统熵统计分析方法,对高血压病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中以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等4种证型为主,通过统计分析证候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得到与高血压常见证候相关性排名前15位的理化指标。结论:采用复杂系统熵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联系,既能反映高血压各证型共性的病理改变,又能通过不同证候间理化指标的改变程度及组合模式反映不同证候突出的病理特征,为证候诊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病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相关特点。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阴虚证、阳虚证与女性正相关(P0.05),气滞证与51-60岁年龄正相关(P0.05),阳虚证与71-80岁年龄正相关(P0.05),水停证、阴虚证、热证与心功能Ⅲ级正相关(P0.05),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阳虚证、气滞证与心功能Ⅳ级正相关(P0.05),水停证、热证与合并脑血管意外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当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病因素。女性患者可酌情配伍滋阴药、温药;较年轻患者可酌情配伍健脾疏肝理气之品,年老高龄患者可酌加温阳之品;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可以酌情运用清热、利水等治法。  相似文献   
68.
五味降压方在药效反应时肠吸收多成分暴露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五味降压方呈现降压反应时,大鼠肠吸收的多成分暴露特征.方法 ①五味降压方提取后灌胃给予大鼠,1次/d,直到产生降压反应;②采用翻转肠囊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五味降压方以及肠吸收多成分暴露特征谱.结果 五味降压方1周即可产生降压反应,有多种成分可被肠吸收.结论 在药效反应发生时,采用翻转肠囊法研究肠吸收成分,可用于暴露成分的初步锁定.  相似文献   
69.
五味降压方药效评价及血中暴露成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五味降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并对五味降压方起效的血中暴露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五味降压方2.6 g ·kg-1大鼠灌胃给药(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12倍),每日1次,连续4周,每周测定大鼠血压1次;末次测定血压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五味降压方以及血中多成分指纹图谱,探明降压疗效反应呈现下的暴露成分。结果: 五味降压方从第2周起表现出明显的降血压作用(P<0.01);对血中多成分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五味降压方在降压疗效发生时,有紫外吸收成分进入血液。结论: 五味降压方药效反应明显,血中可见具有紫外吸收的暴露成分,其暴露成分的确切性质有待于通过化学研究工作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0.
目的将量表研制方法引入中医证候诊断领域,建立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探索运用量表的方法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全国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249例中医四诊信息合格的T2DM病例,统一辨证。工作小组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确定各证候要素四诊条目池,对179例样本信息,采用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因子分析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Logistic回归法进行条目赋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确定诊断阈值,建立T2DM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运用70例样本进行量表信度、效度考评。结果 T2DM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包括9个证候要素,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内湿证、燥热证、阳虚证、血瘀证、津亏证、痰浊证、气滞证,诊断阈值分别为:11、9、8、13、8、10、12、7、4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 878,Cronbach’sα为0. 844,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69. 123%,各证候要素得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0. 471~0. 794。结论 T2DM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包括9个证候要素,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临床或科研证候诊断,并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