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目的 调查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卒中知识水平,分析其知识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上海、长沙及成都四城市各选择两个社区,在两个社区内以户为单位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每个社区至少选择300户居民,每户确定一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社区医生,调查问卷由社区医生入户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接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②卒中相关知识: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治疗、卒中的早期症状、发生卒中症状后如何就诊,以及获得卒中知识来源等。结果 共完成2519份调查问卷。①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44.2%~87.7%,对常见卒中症状的知晓率为58.2%~80.2%;②社区居民希望获取卒中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医生讲解的健康大课堂(77.7%)、电视(73.1%)、报纸(59.6%)、宣传短片(43.6%)、杂志(39.2%);③社区居民卒中知识积分与其文化程度正相关(rs =0.114,P <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s =-0.152,P <0.001);④女性的卒中知识水平高于男性(P <0.001)。结论 本研究所调查的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认知不足,需要给予健康教育。加强教育目标人群主要为高龄、低文化程度、男性及卒中风险高危的居民。教育途径主要应集中在医生(包括社区医生)举办的健康大课堂、电视及报纸等。  相似文献   
432.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49.49/10万,造成了157 万人死亡。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2013年,卒中年龄 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990- 2017年卒中造成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 of life lost,YLL)增加了14.6%,卒中由造成YLL的第三 位原因跃升为第一位;卒中造成的全年龄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的 绝对数和百分率也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卒中是造成全年龄组DALY的首位原因。脑血管病的主要 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 动)。卒中存活者中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和吸烟(31.7%~47.6%),心房 颤动的比例相对最低(2.7%~7.4%)。这些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也较高,并呈持续 增长的趋势。根据最新的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现在吸烟率为26.6%(现 在吸烟人数为3.08亿)。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2%;高胆固醇血症的标 化患病率为5.8%;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40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标化患病率为2.31%。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853家三级 医院共计收治3 010 204例卒中住院患者,其中2 466 785例(81.9%)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447 609例(14.9%)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95 810例(3.2%)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入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近60%为男性。在IS、ICH和SAH 中,分别有1555例(0.1%)、2774例(0.6%)和1347例(1.4%)为儿童卒中(年龄<18岁)。超过三分之 一(1 063 892例,35.3%)患者的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699 513例,23.2%)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89 361例,16.3%)。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 高血压(IS:67.4%,ICH:77.2%,SAH:49.1%),主要并发症是肺炎或肺部感染(IS:10.1%,ICH:31.4%, SAH:25.2%)。卒中住院患者的死亡/非医嘱离院率为8.3%,从IS患者的5.8%到ICH患者的19.5%。住 院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0.0(7.0~14.0)d,从IS患者的10.0(7.0~13.0)d到SAH患者的 14.0(8.0~22.0)d。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数据显示,指南推荐的IS、ICH和SAH患者关键绩效指标执行 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77±0.21、0.72±0.28和0.59±0.32。  相似文献   
433.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初始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心脏病学中心就诊并进行HUTT的VV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HUTT结果阴性及不同阳性类型患者在HUTT平卧期和倾斜初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量、心输出量、系统血管阻力的差异。结果 研究共入组VVS患者303例,其中HUTT阴性组102例(33.7%),HUTT阳性患者中混合型组67例(22.1%)、血管减压型组132例(43.6%)、心脏抑制型组2例(0.6%)(例数过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混合型组在平卧期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每搏量、心输出量均显著低于HUTT阴性组(均P<0.05),在倾斜初期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每搏量、心输出量均低于HUTT阴性组;血管减压型组在平卧期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HUTT阴性组,在倾斜初期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低于HUTT阴性组。混合型组平卧期和倾斜初期心输出量均低于血管减压型组,系统血管阻力均显著高于血管减压型组(均P<0.05)。结论 不同HUTT结果的VVS患者在倾斜试验初始阶段已存在了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434.
目的探讨英语教学查房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专业2009级七年制研究生15名,开展全英文脑血管病病例教学查房,最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英语教学查房促使研究生使用英语分析病例、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师生的综合素质均得到全面提高,临床教学效果良好。结论英语教学查房对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35.
目的 探索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1-12月的全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中进行了rt-PA静脉 溶栓的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应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和对照 组(发病前未口服抗栓药物)。比较两组的基线信息、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在院全因死亡率的 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对患者溶栓后住院期间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17 587例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 中,有3313例(18.8%)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纳入观察组,14 274例(81.2%)发病前未应用口服抗 栓药物,纳入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较高(67.7±11.1岁 vs 64.8±12.2岁),男 性比例较低(63.6% vs 65.7%),既往血管危险因素比例较高,入院NIHSS>15分的患者比例较高 (16.1% vs 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0.12% vs 0.07%, P =0.156)和在院全因死亡率(1.72% vs 1.16%,P =0.010)均高于对照组,但多因素校正后,两组溶 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HR 1.133,95%CI 0.220~5.822,P =0.881)和在院全因死亡(HR 0.912,95%CI 0.612~1.359,P =0.651)方面的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安全性无显著影响,不增加 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在院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6.
目的 拟在一项中国社区研究基础上探索hs-CRP、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无症状性多血管床狭窄的社区(asymptomatic polyvascular abnormalities community,APAC)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了横断面分析,MMSE评分<24分被认为存在认知障碍。校正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病史等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CRP水平、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结果 共有3925名受试者(其中女性1688名,占43.01%)纳入该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相关因素情况下,hs-CRP水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7,95%CI 0.30~1.45;有ACS:OR 0.86,95%CI 0.58~1.2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hs-CRP水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亦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5,95%CI 0.24~1.75;有ACS:OR 0.97,95%CI 0.59~1.60)。结论 hs-CRP水平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无论患者有无ACS,hs-CRP水平可能都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37.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斑块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注册登记式研究,纳入全国7家分中心脑病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线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型诊断、颈动脉斑块情况(包括颅内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内膜增厚)等。对颈动脉斑块情况与中医证型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以缺血性中风患者各中医证型为X组变量,对应的综合变量为U;以颈动脉斑块情况为Y组变量,对应的综合变量为V,利用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探索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斑块与不同证型的相关关系。结果 共纳入255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首发1741例,复中817例。颅内血管与颈动脉血管均是无狭窄患者最多(1703例,66.58%;2080例,81.31%);斑块性质表现最多的为非均质不稳定性斑块(1221例,47.73%);存在内膜增厚的患者(1725例,67.44%)多于无内膜增厚者(833例,32.56%);颈动脉斑块厚度为(2.14±1.48)mm。证型方面以气虚血瘀证(1505例,58.87%)占比最多,痰热腑实证(27例...  相似文献   
438.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出血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2018年住院的既往无癫痫病史的自发脑出血(发病14 d内)患者。根据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癫痫发作分为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和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特点,同时分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出血部位、侧别、病因等临床特点。结果 共入组283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出血后伴发癫痫发作者106例,无癫痫发作者2730例。与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相比,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50±17)岁 vs(55±15)岁,P <0.001],合并高血压者比例较低(60.4% vs 86.9%,P <0.001),合并肺部感染比例较高(42.5%vs 28.5%,P =0.003)。进一步分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脑出血特点,发现脑叶出血比例较高(57.3%),且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比例较高(59.0%)。结论 与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患者比较,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合并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比例高;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出血多位于脑叶,多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439.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称性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了颈动脉多对比序列、黑血、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易损斑块组(40例)、单侧易损斑块组(26例)和双侧易损斑块组(1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目前吸烟史、血压值、脉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易损斑块组、单侧易损斑块组和双侧易损斑块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目前吸烟史、体质指数、收缩压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史是易损斑块对称性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1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2~8.766,P=0.03]。结论目前吸烟史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对称性分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0.
目的 探索空腹血糖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