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肝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受者预后密切相关。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4%-27%。国内也有报道,但数量不多。因此本文收集了108例肝移植患者,测量其移植前后的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以了解中国人PTDM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13.
左金丸首载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组成,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笔者通过考证左金丸的源流及发展,筛选整理古今医家在黄连-吴茱萸药对基础上衍化的13首方剂,并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结合古今医家的相关阐释分析黄连与吴茱萸的配比、方中的配伍关系,以此探析左金丸类方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散收是从药物的作用趋向而言,药性向外、趋上的则为散,药性偏内、趋下的则为收。散收思维在方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以散佐收、以收佐散和散收并用。以散佐收主要针对邪气束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的病机,方如玉屏风散;以收佐散是指在盛正不虚的情况下,为防大队辛散温燥之品耗伤正气,而配用少量收敛正气的药物,方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真武汤等;散收并用即向外发散与向内收敛的药物同用,方如桂枝汤、四逆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乌梅丸、四神丸等。  相似文献   
15.
以《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探析张仲景辨治中风的思路。明确气血水理论可应用于中风整个发展阶段,指出中风的发生与阳气失根、瘀血塞道、痰浊截源关系紧密,确定调和气血水为中风的治疗大法,将张仲景治疗中风的方药——防己地黄汤、风引汤、侯氏黑散进行归类,指出辨治过程中要有侧重,既丰富了治疗手段,又可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分析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3篇文献,涉及腧穴134个,应用总频数为562。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应用频数前6的腧穴分别为肩髃(36)、曲池(31)、外关(27)、合谷(25)、手三里(24)、足三里(22);选用前3的经脉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138)、手少阳三焦经(79)和足阳明胃经(66);频数前5的穴对分别是肩髃-曲池(26)、外关-曲池(25)、外关-肩髃(24)、合谷-曲池(24)和手三里-肩髃(2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分为五大类,核心腧穴处方是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合谷、手三里、肩髃、曲池、外关。结论: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选穴以阳经为主,常见四肢取穴;临证可以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中药物的使用规律,探讨陈实功治疗肿疡的用药特点及其治疗肿疡病的学术思想。方法:基于Excel统计《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使用的所有药物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继以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肿疡主治方共32首,方中药物共计126味,其出现频次在3次以上的有28味,如甘草、当归、白芷、黄芪、川芎、白芍、人参、乳香、陈皮、金银花、大黄、皂角刺、茯苓、姜、没药、羌活、穿山甲、雄黄、连翘、天花粉、轻粉、白术、木香、朱砂、独活、黄芩、防风、赤芍,且肿疡方中常用药对功用多以补益中州、建护脾土为主。结论:体现了陈实功"治疮全赖脾土"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乃《伤寒论》第一方,方后的药物煎煮方法是其方药使用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受到重视。《伤寒论》113方中,除桂枝汤外,桂枝汤类方共计19首,然只有两首加味方中提到"微火煮取",分别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小建中汤的"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唯独此三方特别强调"微火煮"的煎煮火候,足见仲景对煎药法的重视。桂枝汤"微火煮"的煎煮方法是与其治证特点、用方目的和药物特性密切相关的,其加味方的"微火煮"也是在桂枝汤调和阴阳、气血、营卫的功效基础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其性大热,味辛、甘,归属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等功效~[1]。《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肉桂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阳虚证,《本草求真》称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然而其作为温里药,相较于同类功效的药物则在理气剂中的应用更为多见,如行气剂中的橘核  相似文献   
20.
麻黄新悟     
以麻黄剂的临床验案报道为依据,从麻黄应用机制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出发,并以中医理论为主,论证麻黄对人体汗腺等诸水液代谢通道和腺体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