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在CT尿路成像(CTU)检查中应用分离团注技术提高全程尿路显示情况的优势.方法 选择行CTU检查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CTU检查中行分离团注技术,对照组行单次团注技术,扫描包括常规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延迟期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全程尿路,分析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 对照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12例(40.0%,12/30),良17例(56.7%,17/30),可1例(3.3%,1/30),观察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23例(76.7%,23/30),良7例(23.3%,7/30).两组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尿管起始部CT值为(238.6±82.5) HU,输尿管中下段为(245.9±112.3) HU;观察组分别为(239.0±93.8)、(235.3±74.6) 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团注技术对于尿路结石的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分离团注技术进行CTU检查,使第一次造影剂注射剂量相对减少,在降低患者造影剂反应的同时,又可获得优质的可用于诊断的清晰的全程尿路影像.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主要图像特征与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2例,分析研究肿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并依据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统计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纵横比、病灶边缘、周边状况、病灶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供丰富程度、血流阻力指数,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30%(84/92),其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乳腺内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周边高回声光带、微钙化、内部丰富血供及血流阻力>0.70。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在肿瘤大小、边缘毛刺、周边强光带、血供丰富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彩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综合分析淋巴结图像改变结合病灶典型特征对提示腋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3.
<正>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PT)是由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特殊类型的少见肿瘤,约占乳腺肿瘤性病变的0.3%~1.5%,占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5%[1]。通常只累及一侧乳腺,是临界性低恶性度肿瘤,有一定的转移潜能和局部高复发特点。对该病的认识不多,特别小的肿瘤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正>乳腺癌影像学检查首选乳腺X线,多普勒超声为辅助[1],但二者存在敏感度差、特异度低的缺点。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是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方法[2-3]。现将其应用于乳腺癌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5.
<正>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较为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热15 d,咳嗽、咳痰3d"于2011年11月25日入住我院。患者于15 d前  相似文献   
46.
腹壁下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少数在其后面和下方,多直接起自髂外动脉的前内侧壁或内侧壁,少数起自前壁及前外侧壁,外径平均为2.6 mm.在诊疗中,腹壁下动脉附近的腹部有创操作例如插入腹腔镜套管针、腹腔内引流、腹膜透析导管置入等损伤腹壁下动脉,羊膜穿刺进针点离中线太远也可能损伤腹壁下动脉.这种损伤可能要到术后较晚才会以腹膜后血肿或假性动脉瘤的形式引起注意.如果没有积极的干预和及时的随访,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重症哮喘患者经无创性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与上消化遗出血有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因重症哮喘住院并采用NIPPV治疗的患者430例。NIPPV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28例为病例组,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病例组匹配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8/430)。病例组病死率为21.4%(6/28),对照组为2.0%(2/102)。在单因素检验中,pH≤7.2(P=0.016)、严重感染(P=0.042)、肺性脑病(P=0.007)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将这3项变量导入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pH≤7.2、存在严重感染是有独立作用的变量。结论 NIPPV治疗重症哮喘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上消化遗出血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严重酸中毒、严重感染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方案的施行提供置钉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选择32层螺旋CT机(MSCT)建立椎弓根螺钉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对比。结果所有测量指标的椎弓根左右两侧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节段的测量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内外夹角、内外弧长、上下夹角、上下弧长、实验钉长、钉道长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螺钉直径、钉尾间距、水平面进钉角(TSA)与矢状面进钉角(SSA)值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指导临床进行个性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患者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MRA检查,10例行DS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在MRA图像上均显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在颅脑基底部侧支循环明显异常增多,呈烟雾状血管网;全脑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大动脉前、中动脉近段狭窄和闭塞,颅底异常增多的血管网及通过侧支循环建立的吻合支显示更为清晰。讨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儿童最为适用;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血管等方面优于MRA。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 (CEA)、细胞角蛋白 19片段 (CYFRA2 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 14 9例肺癌患者分为非小细胞性肺癌 (NSCLC)组 (腺癌组及鳞癌组 )和小细胞性肺癌组 (SCLC) ,良性疾病 3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 ,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 (BALF) ,同时采静脉血 ,检测CEA、CYFRA2 1- 1和NSE。结果 CEA水平在腺癌显著高于鳞癌、小细胞癌及对照组(P <0 .0 1) ,其肺泡灌洗液改变显著高于血清学改变 (P <0 .0 5 )。CYFRA2 1- 1水平在鳞癌明显高于腺癌、小细胞癌及对照组 (P <0 .0 1) ,肺泡灌洗液改变尤为显著 (P <0 .0 5 )。NSE的水平在SCLC明显高于NSCLC患者及对照组(P <0 .0 1) ,肺泡灌洗液改变尤为显著 (P <0 .0 5 )。联合检测BALF中CEA、NSE和CYFRA2 1- 1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 .4 %、95 .3%。提示肺泡灌洗液的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项检测 (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BALF中CEA、CYFRA2 1- 1、NSE的含量诊断肺癌的阳性率最高 ,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