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3%~10%。其长期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活检及上消化道钡餐。但二者不能准确判断肿瘤累及胃壁的程度,更不能显示胃周邻近结构是否受累以及实质脏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分期及术后治愈率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收集并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胃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着重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40例患者长期胃炎病史,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5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伴有不同程度消瘦,5例患者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0例,鳞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CT机,患者禁食8~10h以上,扫描前口服水700~1500mL,必要时肌注山莨菪碱。先行平扫,120kV,320mA,准直器1.5、层厚10mm,待发现病灶后行5mm薄扫。30例行增强CT轴位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80~150mL,注射速率3mL/s,分别于注射后30s...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ure FIS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MR影像和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 对比. 结果 按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分型,15例中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5例.所提供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与术中所见相同.MRCP与Ture FISP序列分型准确15例. 结论 MRCP与Ture FISP序列对医源性胆管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万华  赵年  周文波 《医学综述》2014,(10):1876-1879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干预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治疗并行TACE的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归类,影响预后的单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并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4个月,平均(22.3±1.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TACE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2%、38.11%和22.03%;患者的不同瘤灶个数、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是否有假包膜、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血清的甲胎蛋白含量、肿瘤碘油的沉积情况以及术后4 d内白蛋白的下降情况的TACE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门静脉栓塞情况、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是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为患者的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以及术后碘油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难治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远期效果。方法确诊为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门诊或住院患者96例,其中经过6个月nCPAP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48例患者未行nCPAP治疗或治疗失败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PSG)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65.5±20.4)s、(47.8±17.2)次/h、(61.4±18.5)%、(149.2±9.5)和(93.4±8.5)mmHg,经过nCPAP治疗6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10.8±10.4)s、(8.6±4.0)次/h、(89.9±8.1)%、(130.7±8.3)和(81.6±8.1)mmHg,均有显著改善(P〈0.01);平均血压明显好转,治疗组降压有效率为95.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者停用降压药。结论夜间反复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可能是OSAHS伴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nCPAP治疗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恢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小剂量罗红霉素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不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两组均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氨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变化,并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病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患者 女 ,2 4岁。体检发现腹部囊性肿物半月余。查体 :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 ,右侧饱满 ,可触及 15cm× 2 0cm大小囊性包块 ,边界不清 ,无压痛 ,叩诊浊音 ,肠鸣音正常 ,肝脾不大 ,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巨大多囊性肿物 ,其中 1个大囊内呈脂肪密度 ,可见分层液面 ,内见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另外 1个小囊呈不均匀水样密度 ,CT值 4 .2~ 5 .0HU ,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 (图 1)。右肾及输尿管被推挤至脊柱左侧。CT诊断 :腹膜后囊性畸胎瘤。MRI检查 :右侧腹膜后可见巨大多囊性肿物 ,上达肝脏 ,下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肝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CT平扫,观察组给予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52.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5%,差异显著(χ2=7.28,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
<正>乳腺癌是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1]。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乳腺摄影、超声、MR和PET等新技术在乳腺方面的不断应用,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趋向早期、微创或无创[2],现将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特征。结果:23例瘤体中高度恶性14例,低度恶性9例;位于十二指肠9例,空肠8例,回肠6例;低度恶性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高度恶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模糊,瘤体内常见坏死区。双期增强低度恶性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高度恶性多不均匀强化,双期强化程度稍低于低度恶性。结论: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病灶定位准确,对定性瘤体的恶性程度提供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