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病窦综合征起搏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多选用心室按需起搏(VVI)、心房按需起搏(AAI)和房室顺序起搏(DDD)等起搏模式。不同起搏模式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观察了VVI、AAI、DDD三种起搏模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急性影响。  相似文献   
62.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二尖瓣分离术(PBMC),成功335例(97.1%),发生并发症有心包填塞、脑栓塞、心律失常、损伤性二尖瓣返流、心绞痛等。本文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本文总结了我院1964年~198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缩窄性心包炎(缩心)者70例(其中尸解1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13~59岁,以20~40岁最多,共45例占64%。农民46例,占65.7%。本组70例占本院同期心脏病住院人数的1.4%,占同期心包疾病的12%,且有逐年增多趋势。1964~1969年14例,1970~1979年24例,1980~1986年31例。本组病程为25天~13年,平均27个月。≤1年者43例,占61%。有明确急性期病史者22例,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影响心钠素(ANP)和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分泌的因素,我们研究了26例患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C)前后血浆ANP和EDLS与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左房压(MLAP)、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和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变化和关系。结果显示,术后血浆ANP水平从316.92±103.41(与对照组113.90±33.52 pg/ml比较,P<0.001)降到205.96±64.50 pg/ml(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01)。血浆EDLS水平也从323.04±231.25(与对照组113.38±61.47 pg/ml比较,P<0.001)降到145.92±96.97pg/ml(与术前比较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1)。血浆ANP水平与HR、MRAP、MLAP和MPG呈显著正相关(r=0.784、0.389、0.819和0.435,P<0.001、0.005、0.001和0.002),与CO和MVA呈显著负相关(r=-0.294和-0.366,P<0.05和0.01)。血浆EDLS水平与HR、MLAP和MPG呈显著正相关(r=0.761、0.356和0.342,P<0.001、0.01和0.02)。血浆ANP与EDLS水平无显著相关(r=0.259,P>0.05)。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问隔缺损(ASD)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病人,年龄10-48岁,体重34-62kg,术前经胸部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0-28mm。在透视、TTE/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5d复查TTE及x线胸片。结果:3例ASD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2~32mm,封堵ASD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d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右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简称负荷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QTcd)的变化及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负荷试验阳性者(阳性组)及24例负荷试验阴性者(阴性组)前后各时段心电图QTD、Q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前及试验后4,6,8min两组QTd、QTcd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比较试验后即刻、2min的QTd、QTcd阳性组较阴性组增大(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18年,于1997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980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呈突然发作,骤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1~2h,每年发作1~2次,近1年来发作比以前频繁,约每月发作1次。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要求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ECG及X线胸片正常。于1997年11月7日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插管至心房时即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频率171次/min,P′在QRS之前,、、aVF导联负向,aVR正向,AV140ms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病人,年龄10~48岁,体重34~62kg,术前经胸部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0~28mm.在透视、TTE/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5d复查TTE及X线胸片.结果:3例ASD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2~32mm,封堵ASD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d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右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韦金儒  朱树雄  赵定菁 《临床荟萃》2001,16(10):441-442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ercutaneoustransveneousmitralcommissurotomy,PTMC)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itralstenosis,MS)的有效方法 ,其疗效与闭式扩张术 (下称闭扩术 )相同[1] 。我院自 1 992年以来共完成 2 7例二尖瓣再狭窄(mitralrestenosis ,MRS)的PTMC ,其中 1 9例为闭扩术后MRS ,8例为PTMC后MRS。经再次PTMC后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闭扩术后MRS 1 9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 38.…  相似文献   
70.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MS)合并严重急性肺水肿 ,对内科药物疗效不佳时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当机立断 ,紧急采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C)往往收到显著效果。本文风心病MS急性肺水肿紧急行PBMC 8例 ,均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从 1992 - 10~ 1999- 0 8共进行PBMC 10 30例 ,其中急性肺水肿经药物治疗无效、危在旦夕 ,采用紧急PBMC而得救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 1~ 48岁 ,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单纯MS 5例 ,伴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 ,少量心包积液 2例 ,妊娠 2 8周 1例 ,合并下肢水肿轻度腹水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