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5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银质针疗法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病例80例,①有效的SGB,1~2次/d,左右交替,所有病例均进行20—30次SGB;②应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压痛区定点选择在枕颈后部枕骨下缘至C2-T2椎棘突间肌群,同时应用银质针自动导热温控巡检仪进行温针加热,此疗法进行1—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二者同步进行。结果本组80例,治愈5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达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SGB与银质针疗法二者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充分发挥其综合效应,疗效确切可靠,是颈源性头痛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Supreme喉罩、i-gel喉罩三种通气方式在小儿全麻手术气道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小儿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Q组)、Supreme喉罩(S组)和i-gel喉罩(I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手法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记录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I组苏醒时间、麻醉时间更短(P<0.05)。插管后,S组和I组心率上升幅度明显低于Q组;拔管后,S组和I组通气更好(P<0.05)。S组首次置入成功率90%,I组93%,两组纤支镜检查对位准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痛和罩体带血情况S组、I组均低于Q组。结论喉罩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确切,与Supreme喉罩相比,i-gel喉罩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讨对伴有肋骨侵入椎管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后凸(neurofibromatosis kyphoscoliosis type 1,NFK-1)患者行单纯后路矫形手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13年4月共收治8例伴肋骨侵入椎管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7~24岁,平均12.9岁。所有病例肋骨侵入椎管内节段均在侧凸顶点附近1个椎体节段,术前肋骨椎管占位比平均32.86%。其中7例接受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1例接受生长棒矫形,均未对突入椎管内肋骨进行直接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线片、CT、脊髓造影后CT(CTM)或MRI,对侧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复习病历,记录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3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60ml。固定节段平均为10.1个节段。手术前后胸段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7.00°和34.38°,平均矫形率为48.7%。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62.50°和31.25°,平均矫形率为49.9%。平均随访时间22.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及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35.75°和33.3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35.88mm、15.63mm和14.00mm;矢状位躯干平衡分别为35.13mm、18.13mm和15.50mm。手术前、后椎体旋转度分别为2.25°和1.88°,顶椎偏距分别为49.38mm和35.81mm。7例患者术后复查CT肋骨椎管占位比由术前33.36%减小为术后26.57%;2例肋骨位置未见明显变化,5例肋骨不同程度复位。2例患者术前有胸痛症状,术后胸痛症状均缓解;1例术前右下肢巴氏征(+)、踝阵挛(+),术后3个月随访病理征转阴性,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于无神经损害症状伴有肋骨侵入椎管内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后凸患者,对胸段脊柱直接矫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 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选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己烯雌酚诱导雌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化。结果:DDP-UF-1~4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DDP-UF-1~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948,40 148,32 222,19 943 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2. 45∶11. 35∶8. 69),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25. 68∶23. 44∶21. 62∶18. 86∶3. 68),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半乳糖(18. 68∶4. 61∶3. 89∶1. 65∶5. 36∶6. 21),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11. 63∶15. 26∶5. 32∶2. 08∶3. 46);扫描电镜(SEM)显示DDP-UF-1~4形态结构为片状或海绵状结构。DDP-UF-1与DDP-UF-3可改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状态、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明显降低血清IL-17,IL-23含量(P 0. 05,P 0. 01)。结论:DDP-UF-1与DDP-UF-3均具有良好的抗银屑病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文对糖槭夏果与越冬果的有效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冷水浸渍提取法、60℃水浴提取法和乙醇浸渍提取法分别对糖槭两种果实中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提取;采用试管预试法、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提取的不同部位进行成分检测.结果:夏果与越冬果实均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皂苷、香豆素、有机酸、鞣质等有效成分.结论:两种果实各类成分的种类和数目存在差异,但是都可以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人员结构及设施建设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云南省辖区内117家医院CSSD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117家医院中有76.07%的医院无菌物品实施CSSD集中管理;CSSD已建立信息系统的医院占36.75%.该省医院CSSD人力与床位比平均值为1.94:100;大专...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 ×0.64 mm 的不锈钢方丝,8例主弓丝为0.46 mm 的不锈钢圆丝。对22例上颌切牙转矩前后的 X 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上颌切牙转矩后的 X 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1-SN、UIa-NA 值增加(P <0.01),控根辅弓对上切牙的正转矩效果明显;转矩的时间,主弓丝为圆丝上颌切牙转矩快于主弓丝为方丝,P <0.05。结论:在直丝弓矫治的精细调整阶段,配合前牙控根辅弓,是对内收后过度直立或舌倾的上颌切牙实现转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正颌手术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正畸临床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在正畸前(T0)和正颌手术后6个月(T1)后使用CBCT对患者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0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20个点进行描记,测量分析20个变量。结果 20例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正颌手术改善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不对称性,双侧下颌体的长度及下颌支的倾斜度得到纠正。结论 正颌手术能有效改善成人颜面部不对称,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对称性改善,以及下颌体长度不协调的纠正,正颌手术前三维测量对正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0.
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是一组在哺乳动物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具有多向调节功能,在细胞分化、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FAT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存在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形成、生长、恶性转化、血管生成、侵袭浸润和肿瘤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浸润转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NFAT分子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NFAT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