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31I-cRGD环肽对荷黑色素瘤小鼠的靶向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131I标记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RGD)肽-探讨131I-cRGD对荷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瘤体生长的双重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氯胺T法对cRGD进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株小鼠模型,将20只荷瘤小鼠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4组,每组5只.即实验(131I-cRGD)组、cRGD对照组、131I-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cGGG)对照组和空白对照(PBS)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倚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31I-cRGD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达到(89.14±4.57)%及(99.14±0.72)%.治疗第2l天时.各组与PBS组肿瘤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4.92%(131I-cRGD组)、37.70%(cRGD组)及24.78%(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处死各组小鼠,其瘤质量(含治疗第2l~28天自然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131I-cRGD组(6.48±5.19)g、cRGD组(10.81±6.25)g、131I-cGGG组(14.21±5.91)g、PBS组(18.88±7.59)g(F=3.479,P<0.05),131I-cRGD组与PB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各组与PBS组肿瘤质量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5.72%(131I-cRGD组)、42.76%(cRGD组)及24.77%(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各组小鼠净体质量(净体质量=小鼠体质量一瘤质量,含治疗第2l~28天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29.12±8.66)g(131I-cRGD组)、(25.89±6.49)g(cRGD组)、(24.29±2.97)g(131I-cGGG组)、(20.92±5.95)g(PBS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F=1.444,P>0.05).结论 131I-cRGD能抑制荷黑色素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黑色素瘤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黄以哲  赵媛  王秀娟 《武警医学》2002,13(3):173-174
1999年全世界 34 30万成人HIV 1感染者中 45 .77%是妇女 ,每天 16 0 0 0名新感染者中妇女占 5 0 %。 1999年 5 7万 14岁以下感染者中 90 %是感染HIV 1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他们在出生或哺乳时感染了HIV 1,提醒我们对感染HIV 1的育龄女性引发的母婴传播问题应高度重视。1 HIV 1母婴传播概率在发展中国家 ,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 ,母婴传播HIV - 1的危险性是 2 0 % 35 %[1] 。研究证明 ,母婴传播的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如母亲HIV 1RNA滴度和免疫状况 ,HIV 1RNA滴度越高 ,发生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 ,CD4…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比较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于全麻下行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收肌管阻滞组(A组),每组20例.C组采用单纯全麻,F组和A组在全麻后分别行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435例(4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患者按手术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42例实施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研究组93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患者采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联合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个体化颌面部复位设计及指导术中精准操作的效果。方法 40例行手术治疗的全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前均行颅颌面部64排CT检查,采集颌面部各部分骨骼硬组织三维影像数据。对照组根据CT数据行传统经典颌面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分析CT数据,分割各骨折块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匹配正常成人颅颌面骨后按照解剖位置虚拟复位,应用MR眼镜预演MR复位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复位前、后颅颌面骨模型,根据骨折线分布情况预弯制钛板;术中在MR引导下验证复位精度并及时修正,校准骨折块复位位置与虚拟复位位置一致后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面神经损伤、眶下神经损伤、复视、眼球内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时2组张口度、咬合关系、面型满意度,行颅颌面部CT评估钛板固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57±1.04)h]、住院时间[(16.05±1.23)d]均短于对照组[(8.4...  相似文献   
86.
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纯化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Ⅳ消化组织块法分离新生大鼠肝细胞,对大鼠肝细胞进行纯化、培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 h,有部分细胞贴壁,48 h有大量细胞贴壁,但含有较多杂细胞。经过4~5次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可见许多双核细胞和多核细胞。采用抗大鼠细胞角蛋白(ck-18)的特异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经SP染色DAB显色后,阳性着色部位在胞浆呈棕黄色颗粒,阴性对照未见着色。结论:成功地体外培养了大鼠肝细胞并对其进行了鉴定,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AI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0例c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AIS,将患者分为cSAH组和cSAH合并AIS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9例膀胱PUC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PUC组织学形态较一致,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条索状排列,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嗜酸性,伴或不伴细胞内黏液,无细胞外黏液出现,部分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形态学改变似浆细胞样。免疫组化:所有病例GATA-3、CD138均阳性,LCA均阴性,6例UroplakinⅢ阳性,6例CK20阳性,4例CD38阳性,3例E-cadherin阳性,Ki-67阳性指数10%~75%不等,HER-2染色1例0分、2例1+、2例2+、4例3+。结论 PUC病例罕见,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病理诊断应以形态学为基础,联合相关免疫标记物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9.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 Guillian-Mollaret三角)病变的特殊跨突触变性[1].临床特点为患者在原发病变稳定后出现头晕、视物不清、眼震、腭肌震颤、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以及磁...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同时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研究组和常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水平。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血清炎性因子(TNF-a、IL-6及CRP)和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时,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指标,促进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