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应用离断的拇指未节指骨回植、邻指动脉巨大岛状皮瓣转移急诊I期再造拇指.该法具有不需吻合血管,不需特殊设备,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安全,成活率高,且因皮瓣内含有指神经背侧分支,使再过拇指有感觉,而供指感觉不受损,外形、功能均较理想等优点.该法适用于新鲜拇指末节离断伤,无再植条件或无吻合血管技术及条件的拇指再造.本文重点对该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皮肤扩张术在头面部皮肤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扩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修复,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头、面部是皮肤癌的好发部位,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得到色泽、质地、毛发分布相似的结果.自1991年3月至2001年1月,我们采用皮肤扩张器邻近病变部位扩张皮肤,利用扩张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癌切除后的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耳廓畸形比较常见,治疗有多种方法,1990年郝铸仁等报道了利用耳甲复合组织瓣上旋的耳廓成形术,我们采用该法并略加改进,将切取后的耳甲腔创面应用耳前皮瓣修复。共已用于12例,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0年8月~1993年8月,我科采用耳甲复合组织上旋瓣及耳前后皮瓣移位行耳廓成形术12例。男8例,女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4例,杯状耳畸形8例。其中9例手术1次完成,3例经再次修整后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CD34、微血管密度(MVD)在缺氧缺血型狭长窄蒂皮瓣组织的不同时间、不同面积的表达,以及SDF-1在狭长窄蒂皮瓣组织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在5头家猪两侧背部各制作蒂部长宽比为4:2,携带皮瓣面积分别为2cm×2cm(A组)、3cm×3cm(B组)、4cm×4cm(C组)、5cm×5cm(D组)和6cm×6cm(E组)共5组的窄长蒂皮瓣模型。对5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光镜下检测MVD、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皮瓣远端组织在术后0、3、5、7、14d时,SDF-1和CD34表达。结果(1)同一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时间推移,SDF-1、CD34及MVD表达也随之增加,SDF-1在第5天达最高值(A组124.80±4.05,B组137.85±3.03,C组166.53±2.98,D组72.80±2.63,E组62.79±2.20);CD34在第7天达最高值(A组16.76±0.62,B组17.60±0.72,C组18.48±0.55,D组12.70±0.60,E组11.51±0.70);MVD在第7天达最高值(A组52.45±2.78,B组59.34±3.12,c组61.14±3.35,D组25.25±3.78,E组24.46±7.46),随后逐渐下降。(2)不同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大,SDF-1、CD34及MVD的表达也随之增加,当面积达5cm×5cm时,各项指标不再增加,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结论SDF-1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中的新生血管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只,12只大鼠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建立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另3只大鼠,冲洗骨髓腔,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EGM-2MV培养液)培养出EPC;鉴定细胞CD34、CD133、vWF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注射移植于皮瓣,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测量皮瓣成活面积,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注射EPC的皮瓣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 EPC移植于狭长窄蒂皮瓣后,加速皮瓣缺血缺氧组织再血管化,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个组:1天组、2天组、3天组、4天组和6天组,即在每只大鼠的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一侧为对照侧,另一侧为实验侧,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皮瓣形成后给予实验侧皮瓣上安装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各个组分别于手术后1 d、2 d、3 d、4 d和6 d观察皮瓣颜色、肿胀程度,切取0.3 cm×0.5 cm标本,第7天测量皮瓣成活面积。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进行皮瓣组织学、CD34表达情况的观察。结果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改善皮瓣淤血水肿,促进皮瓣成活,3 d达到最大成活面积。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皮瓣微血管密度增大,促进血管新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重建皮瓣远端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压可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2岁.出生后6个月被鼠咬伤全鼻,治愈后全鼻缺损,因影响容貌,要求全鼻再造入院.检查:鼻尖、鼻梁、双侧鼻翼及鼻小柱全部缺损,鼻中隔部分存在,局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胎软骨移植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胎软骨在整形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死胎儿的四肢及肋软骨,经低温保护剂进行超低温冷冻-80℃,保存于-196℃的液氮中。经复温处理后应用于临床38例。其中鞍鼻畸形24例,外耳缺损4例,唇裂继发畸形6例,颏成形4例。结果 经3年6个月随访。除2例外耳再造术后出现变形外,其余病例均无吸收、变形、免疫排斥反应,外形较为满意。结论 同种异体胎儿软骨在整形外科有一定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3例PAHG注射隆乳并发症患者,应用刮除、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和抽吸、切除部分受浸润的腺体及肌肉等方法去除PAHG。结果:13例患者术前乳房胀痛、外形不满、硬结不消、乳房弹性差、心理负担重等明显好转,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经乳房下皱褶切口能将绝大部分PAHG取出,极少残留,手术切开是处理PAHG隆乳并发症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