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生物可降解内固定材料已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仅用于非承重骨的内固定。研究一种具有较高的初始力学强度和早期降解速度缓慢,并能用于承重骨内固定的器材是临床所需要的。目的:对自行研究的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折内固定棒进行初始机械力学强度测试和动物体内降解观察。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10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选择54只成年SD大鼠。方法:①利用MTS-858MiniBionix型生物力学测试机分别对20根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棒的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进行测试,了解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科内固定棒的初始机械力学性能。②108个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试件随机植入54只SD大鼠双侧脊旁皮下组织中,分别于术后1,2,4,8,12,16,20,24,28周取出(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测量重量损失,了解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在SD大鼠体内的降解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折内固定棒的力学强度。②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折内固定棒动物体内降解情况。结果:5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折内固定棒具有良好的初始机械力学强度,其剪切强度为241MPa,弯曲强度为358MPa,弯曲模量为13GPa。②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在SD大鼠体内可以良好的降解,早期降解较慢,而晚期降解较快。结论: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骨科内固定棒具有良好的初始力学强度,且在体内可以良好的降解。  相似文献   
52.
目前认为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在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皮肤的蛋白、脂质等的代谢出现异常,进而出现皮肤屏障结构的异常,导致天然保湿因子、抗菌肽减少、经皮失水率增加和pH值的升高等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将对皮肤屏障结构异常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背景: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的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微创内固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植骨可靠,在达到伤椎复位、植骨与稳定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减轻临近节段退变。目的:研制一种内镜下经椎体侧方入路复位单椎体内植入器,评价其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成人胸腰椎椎体的解剖学测量数据研型号的单椎体内植入器。选取6具成人新鲜胸腰椎尸体标本,制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分为对照组、骨折损伤组、单椎体内植入器组、AF复位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单椎体内植入器组在胸腰椎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上与AF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组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后伸及左右旋转方向上运动范围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单椎体内植入器设计新颖,在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在后伸及旋转方向缺乏稳定性,需加以改进或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CWI)的疗效.方法 对88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64例(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44例,后路减压术20例),非手术组24例.颈椎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le分级和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6~24个月,结果显示,两组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神经功能恢复好.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颈椎过伸性损伤疗效较好;而前路减压是过伸性颈椎损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的照射技术治疗双眶Grave’s眼病的实施方法及其剂量学优势。方法10例确诊为双侧Grave’ s眼病的患者,均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照射技术、传统的对穿野照射技术以及近年来主流的调强照射技术等三种技术完成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和剂量学参数。结果对于PTV的参数D98%、V95%、Dmean、CI和HI,双侧晶体的参数Dmin、Dmean和Dmax,双侧泪腺的参数Dmin和Dmean,三维适形和调强技术二者与对穿野技术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维适形与调强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PTV的参数D2%和双侧泪腺的参数Dmax,则三种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和调强技术与传统的对穿野技术相比都有着同样的剂量学优势,在患者不愿意接受调强技术昂贵的价格或者没有调强设备的时候,可以用三维适形技术代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2~3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0分。术后3 d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脊柱的稳定,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赵卫东 《医学争鸣》2007,28(18):1695-1695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3-06/2005-09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2(男54,女38)例,年龄32~87(平均59)岁.  相似文献   
58.
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春枝  赵卫东 《医学综述》2013,(22):4217-4218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比较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的差异,探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10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年轻组,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可能的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都以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但年轻患者因处于性活跃期,有出血症状表现的比例比中老年患者高,中老年组的无症状确诊病例比年轻组高(P〈0.05)。病理特点两组在癌变种类方面无明显差异,鳞癌及腺癌占的比例类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老年组Ia患者明显少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结论中老年患者的宫颈癌分期比年轻患者高,病情发展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Krackow方法与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跟腱断裂术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治疗跟腱断裂提供简单可参考的缝合方法.方法 通过16条新鲜冰冻尸体跟腱标本,离体后观测其形态,并记录标本长度及横截面积,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距跟骨结节4cm处离断,制作跟腱断裂模型.用1-0薇荞可吸收线作缝合材料,两组分别采用Krackow方法与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后标本置于万能力学机进行拉伸测试,计算机自动记录2mm间隙负荷、100N位移、最大断裂负荷(负荷峰值)、断裂位移,并作出位移-负荷曲线,并算出应力、应变值.结果 两组方法生物力学测试发现,Krackow方法较改良Kessler缝合方法在2mm间隙负荷、100N位移、最大断裂负荷及应变较强,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从位移-负荷曲线Krackow方法有更宽大的形变空间.结论 用1-0薇荞可吸收线缝合跟腱断裂标本,经生物力学测试,发现Krackow方法在即时抗拉伸方面比改良Kessler方法强,在临床上应用可能效果更好,可能提供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测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最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屈伸运动实验,并通过激光三维扫描方法记录、计算膝关节的空间活动指标,然后重建膝关节计算机三维模型。通过实验中的空间活动指标控制此模型虚拟运动,再现膝关节各屈伸角度下股骨、胫骨和腓骨的空间位置。结果 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股骨、胫骨及关节面)的空间形态,利用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可分别测量模型中各个运动状态交叉韧带附丽区两点间的三维空间距离。讨论本研究方法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膝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从空间结构上更精确、合理地寻找重建等长点,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重建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