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因腰腿痛至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并满足入选标准的390例50~60岁患者,详细记录患者DM病史,其中非DM患者123例(非DM组)、血糖控制较好患者140例(A组),血糖控制较差DM患者127例(B组);A组中DM≤10年68例(A1组),DM10年72例(A2组);B组中DM≤10年60例(B1组),DM10年67例(B2组)。用Pfirrmann评分系统对各组患者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用SPSS 19.0统计分析DM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1/2~L5/S1每节段上,A1组Pfirrmann评分与非D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2、B1及B2组的Pfirrmann评分显著高于非DM组(P0.05)。A2、B2组Pfirrmann评分显著较A1、B1组高(P0.05);B1、B2组Pfirrmann评分均较A1、A2组高(P0.05)。在A、B组中,L1/2~L5/S1每一节段上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DM10年及血糖控制不良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的初始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切断C4、5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双侧关节囊,制成C4、5后柱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双侧C4、5侧块及椎弓根固定标本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两种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正常组,椎弓根固定组三维运动组小于侧块螺钉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椎后柱损伤模型中,用钉棒系统分别行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均能明显提高脊柱三维稳定性,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优于侧块钉棒系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经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的稳定性,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包括颅底骨-T1椎体),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制成寰枢关节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寰枢关节不稳标本、前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及后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行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损伤组及完好组,前路经1、2、关节突螺钉和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昵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明显提高椎体三维稳定性,是临床上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48例,26例行ACDF术,22例行ACCF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获随访16~58个月。两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及Cobb角丢失比较,ACCF组多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DF和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ACDF较ACC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更好地恢复和维持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5例手术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行选择性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dom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86.5±27.1)min,术中出血量为(95.7±42.9)mL。术前JOA评分为(8.4±2.6)分,末次随访时为(13.1±1.7)分,改莳率平均为58.7%,Odom优良率为82.4%。末次随访时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准确评估.正确选择减压节段,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突发左侧肢体瘫痪6h"于2012年1月25日入院.在我院急诊就诊时出现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急诊查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氧分压51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28 mm Hg;胸部CT示两肺毛玻璃样改变,考虑肺水肿.家族成员有关节炎病史,发病前无外伤史.入院体检:呼吸40次/min,血压右侧110/70 mm Hg,左侧未测出.患者意识清楚,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双肺可闻及广泛性湿性哕音,心率115次/min,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左侧桡动脉未触及,双侧股动脉搏动差,双下肢皮温低;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阴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不同运动状态时椎弓根钉的置入位置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正常人有效性腰骶椎(L_3~S_1)模型。根据椎弓根钉在椎体的位置,分别建立融合模型A、B、C。并根据不同工况对这3种模型施加相应的预载荷及扭矩,分析比较不同腰椎轴向运动时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正常有效的L_3~S_1三维有限元模型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融合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后伸状态下,模型A的L_3/L_4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加,而模型B、C较融合前无明显变化;在侧曲状态中,模型B、C的L_3/L_4椎间盘应力变化不大,而模型A显著增加;在其余状态中,3个模型的L_3/L_4椎间盘应力均升高,其中以模型A增加最为明显。3个模型在所有状态下L_5/S_1椎间盘的应力均较融合前略有升高,其中模型B、C应力的变化小于模型A。结论椎弓根钉尖端位于椎体上1/3区域会显著增加融合节段上位邻近椎间盘应力,进而引起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不会明显增加邻近下位椎间盘的应力。  相似文献   
38.
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抗拉伸性能.方法成人寰枢椎固定标本 24例及新鲜寰椎韧带标本 9例.测量横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宽度以及左右两端的宽度.取 2例新鲜横韧带标本行组织学切片观察.对 7例新鲜横韧带标本,通过 MTS- 858材料试验机测量其抗拉伸性能.结果寰椎横韧带的长度为 (20.0± 2.4)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2.1± 0.5)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10.7± 1.6)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6.6± 1.1) mm、 (6.7± 1.0)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3.8± 1.1) mm、 (3.7± 1.1) mm.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可分为 3种类型 (1)横韧带将齿状突后面完全包裹,占 30% (10例 ); (2)横韧带包裹齿状突后面的大部,超过 1/2,占 54% (18例 ); (3)部分覆盖齿状突的后部,不超过其 1/2,占 14% (5例 ).寰椎横韧带的齿状突面的中部可见有纵行的纤维,组织切片显示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横韧带的最大载荷为 (606± 90) N,最大变形量为 (4.3± 0.5) mm.结论 (1)本文结果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比较,在长度上较白种人稍短,而与黄种人相近,这与人种的高矮有关.(2)寰椎横韧带与齿突接触面的中部可有条索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存在.(3)寰椎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不恒定,这可能与齿突骨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9.
垂直载荷作用下骨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目前对骨盆的力学分析还处于极其粗糙阶段,而有限元法因其具有不受样本量限制,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正日益成为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目的:建立正常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盆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 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有限元分析,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3/09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例进行PET—CT扫描,层厚1FfLrn,得N-维原始图像以DICOM格式输出。 方法:应用Mimics、Freeform、ANSY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正常骨盆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双腿直立位的生理姿势,对模型施加500N轴向载荷。具体方式为约束双侧靛臼,向骶骨椎体上表面垂直加压,压力均匀分布于各个结点。 主要观察指标:计算该加载方式下骨盆的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分布情况。 结果:垂直加载500N载荷于骶骨上表面时,应力经两侧骶骨翼、骶髂关节,斜向下方经过坐骨大切迹附近,髂骨中央弓状线,传导至两侧髋臼。骨盆前环即耻骨支和耻骨联合受力较小。应变集中在两侧骶髂关节,绝对值很小,前方的耻骨联合处应变极小,呵忽略不计。位移以骶骨背侧的骶正中嵴处最大。 结论:正常骨盆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力学结构。过大的垂直应力容易引起骶骨或骶髂关节受损导致骨盆的垂直稳定性下降;恢复骶骨至髋臼的连续性对应力传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获取正常子宫颈组织的移行带标本,接种于12只SCID鼠皮下,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2、4、6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测。结果所有小鼠的移植物均存活,病理证实存在宫颈鳞柱状上皮并具有基底膜结构,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阳性,HPV DNA检测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正常子宫颈移行上皮SCID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子宫颈上皮HPV感染致癌变过程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