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在航天、军工、工业设计、建筑、医疗、日常生活服饰等方面均已出现3D打印实物。自1986年Charles Hull宣布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问世~([1]),到2018年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3D打印牙齿成功~([2]),提示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随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健康,主要表现为口腔洁净与牙齿美观~([3])。本文主要对3D打印技术  相似文献   
222.
【摘要】〓目的〓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 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 结论〓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o)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病人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3组).D1~3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0.5和0.6 μg/kg,输注时间10 min,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2.0 μg/ml,相邻浓度比值为1.1.意识消失的标准为睫毛反射消失、两次呼之不应.计算异丙酚使病人意识消失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观察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和D1~3组异丙酚使病人意识消失的EC50及其95% CI分别为2.59(2.51 ~ 2.67)、2.09(2.02 ~ 2.16)、1.82(1.70 ~1.95)和1.60 (1.49~ 1.72) μg/ml.C组、D1~3组异丙酚使病人意识消失的EC50依次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3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D3组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D2组和D3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无一例病人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时复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为适宜剂量,既可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的EC50,又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24.
邓小懂  冯光永  陈纯翠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61-1362
目的了解清远市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方法对2006—2010年清远市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清远市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7 309例,新涂阳肺结核病平均登记率为36.03/10万。标化涂阳肺结核病登记率最高的是清新县,为38.37/10万。男性登记数和登记率明显高于女性。15~64岁组的新涂阳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78.76%。登记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的趋势。职业为农民的人群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病例最多,为5 189例,占总病例数的70.99%。结论十二五期间清远市仍应按DOTS策略做好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在农村,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学生和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25.
226.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海马Fas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肢体挤压伤、断肢再植术患者康复中经由的病理转归过程。临床实践证明,肢体严重缺血后再灌注可引发多器官损伤。肾、肺等脏器是最易累及的靶器官,因此,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肾、肺等脏器上。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大鼠肢体I-R后,海马锥体层神经元也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海马是学习、记忆及免疫调节的皮质中枢,其损伤可导致记忆障碍、免疫低下。据此认为,肢体I-R损伤对脑的影响不容忽视。Fas蛋白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脑I-R损伤的研究中发现,Fas蛋白与短暂脑缺血引发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Fas蛋白是否参与介导了肢体I-R后的海马损伤,尚无研究证实。本实验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大鼠肢体I-R后海马区Fas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最终阐明肢体I-R引发脑损伤的机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