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级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病例分析客观题考试成绩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病例分析主观题考试中,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脑血管病外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显微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55例MCAA病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包括部位、大小、术前主要临床表现、Hunt & Hess分级等.术前Hunt & Hess分级:0级9例,Ⅰ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主要表现包括头痛42例,呕吐22例,偏瘫11例.本组全部采用翼点开颅.经侧裂近端-远端入路23例,经侧裂远端-近端入路27例,经血肿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45例(夹闭切除术6例),血管重建7例,肌肉包裹加固3例.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7例(67.2%),近端部13例(23.6%),远端部5例(9.1%).动脉瘤体最大径3~70 min,平均15.5 mm.远期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偏瘫12例,失语3例,癫痫2例.随访11~39个月(平均2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5级)45例,中度残疾(4级)5例,重度残疾(3级)5例,无植物生存和死亡.影像学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结合现代影像技术,通过充分手术计划,适宜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手术技术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和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综合评估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的梯度羟基磷灰石(hydroxyapitate,HA)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显示,各组材料对L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无不良影响.在不同时间点上,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表面的光吸收值均比纯钛试件有所增加,在细胞接种后期增加尤为显著,提示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的细胞相容性优于其它各组试件.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结果显示各组材料30d后,炎性细胞反应程度、囊壁形成情况、周边组织反应均<Ⅰ级,符合GB/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Ⅰ级标准,其中羟基磷灰石组在纤维囊壁成熟方面更优于其它组.结论 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值得作为颅骨修补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微骨窗经侧裂-岛叶人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25例.出血量60~120ml,平均83ml.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尚未出现脑疝体征.行微骨窗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13例,行微骨窗经侧裂-岛叶人路12例.结果 行微骨窗皮质造瘘的13例患者术后72h内清醒8例,2周内清醒2例,持续昏迷3例,无术后30d内死亡者;行微骨窗侧裂-岛叶入路的12例患者全部在72h内清醒,1例术后2周死于肾衰竭.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均无预后良好者.左侧优势半球血肿患者经侧裂入路者,语言功能好于经皮质造瘘者.结论 对于适当的病例选择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可有利于追求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难以用介入方法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的特点,并报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瘤颈、瘤体大小、囊颈比及颅内血管条件等方面,分析27例(33个)由介入科转诊,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的特点,27例中男7例,女20例,年龄27~67岁.结果 难以用介入方法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包括宽颈动脉瘤(瘤颈>4 cm)、较大动脉瘤(最大直径≥8 mm)及血管内操作失败动脉瘤(血管迂曲或严重的血管痉挛),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某些介入治疗困难的颅内动脉瘤可以考虑选择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老年脑膜瘤患者开颅手术并发症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脑膜瘤开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天坛医院1998至2007年共有320例老年(≥65岁)原发脑膜瘤患者接受开颅切除手术,90例(28.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男33例,女57例,年龄65~82岁,对该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肿瘤直径平均5 cm,平均手术时间4.8 h.术后并发症包括新发神经功能功能障碍37例,术后昏迷1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例,术后血肿10例,术后脑梗死7例,术后脑脊液漏12例,肺部感染18例,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15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肌梗死2例,死亡共12例.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3.7 d).结论 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原因与肿瘤体积大,手术难度大,以及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和动脉瘤性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对伤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测定患者的血脂ApoE基因多态性,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而确定(RFLP)。结果 病例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8例ApoE∈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有5例(27.8%)预后不良,明显高于非∈4等位基因携带者(8.1%,P=0.03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均提示仅∈4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单因素OR=4.34,P=0.026;多因素0R=6.95,P=0.030)。结论 APOE∈4等位基因是动脉瘤性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心脑肺血管病及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项目” “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组第一次阶段会议于 2 0 0 2年7月 12日至 1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课题牵头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办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承办。课题主管单位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以及中华医学会总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的领导同志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等 110个课题参加单位的代…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探讨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大脑半球分为无脑梗死半球32侧和脑梗死半球22侧,将患者性别、年龄、造影特点(包括54侧半球
的Suzuki分期、大脑后动脉分期,眼动脉、颞浅动脉、脑膜动脉、枕动脉、上颌动脉和后循环向前循
环代偿)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性别和年龄与脑梗死的发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性别χ2=2.095,
P =0.148;年龄χ2=4.286,P =0.453)。根据半球计算:皮质脑梗死17侧(17/22),额叶梗死14侧
(14/22),皮质下脑梗死9侧(9/22)。无梗死侧半球和梗死侧半球Suzuki分期以及大脑后动脉分期
的差异具有显著性(Suzuki分期Z=-3.054,P =0.002;大脑后动脉分期Z=-4.557,P <0.001)。眼动脉、
颞浅动脉、脑膜动脉、枕动脉、上颌动脉和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的发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 本研究显示儿童缺血型烟雾病皮质脑梗死较皮质下脑梗死常见。在皮质脑梗死中,额叶脑
梗死最常见。脑梗死的发生与Suzuki分期和大脑后动脉受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