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8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术中超声和术中导航在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术中超声和术中导航两种定位方法在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37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术后分别行导航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定位方法定位的准确性及对病灶切除范围判断的准确性。结果开颅去骨瓣后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率均为100%;术中进行定位时,术中导航定位准确率为70.3%,术中超声定位准确率为100%;术后判断病变切除范围时,术中导航准确率64.9%;术中超声准确率100%。结论在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术中超声定位较术中导航系统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3.
儿童期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总结北京天坛医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15例.观察手术组16例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5例的疗效.全部病例中有2例未做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GDC治疗组中1例栓塞成功,术后恢复良好;2例栓塞治疗后动脉瘤有残留,1例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行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术,恢复良好;2例介入治疗后动脉瘤再通,其中1例二次行栓塞治疗后再通,经手术切除动脉瘤后恢复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GDC对急性出血的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是安全的,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如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4.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7岁,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4 d"于2010年04月12日入我院.患者2010年03月29日吃午饭时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根据患者及家属描述右侧肢体抬举无力,右侧肢体感觉麻木,左侧肢体无异常,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昏厥、眩晕,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保守治疗9 d,后病情好转,但具体治疗不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静脉畸形的认识。
方法 结合文献学习,对我科近期住院治疗的10例静脉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静脉畸形患者中,7例有出血史,2例有癫痫史,1例偶然发现;7例采取了保守治疗,3例合
并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1例静脉畸形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好,保
守治疗病情无进展。
结论 静脉畸形本身可以认为良性病变,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合并海绵状血管畸形增加出血
风险,对于有出血史的患者,针对合并病变可以手术治疗。静脉畸形经全面评估后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ioproteinases-1,TIMP-1)在脑动静脉畸形(cerebullar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CAV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出血的关系。
方法 选取4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按有无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及非出血组,并选取24例原发癫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d、7d血清中的MMP-9和TIMP-1水平进行研究。
结果 术前出血组及非出血组中,MMP-9、TIMP-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出血组及非出血组中,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出血组及非出血组间,术前与术后MMP-9、TIMP-1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两组间MMP-9与TIMP-1之比值(MMP-9/TIMP-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MMP-9及TIMP-1与CAV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MMP-9水平升高可能是TIMP-1合成和分泌的促进因素之一。MMP-9和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引起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7.
受卫生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于2006年正式出版了《临床疾病诊疗指南-神经外科》[1],其中对于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cute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该指南明确提出,应该在发病后尽早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应该在急性期(最好在72 h内)尽快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8.
颅脑损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评估-改良功能生活指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方法颅脑外伤患者122例中获得85例随访。使用GCS、GOS和KPS等作为参照,同时使用专用于颅脑外伤的RFLI(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评估。结果RFLI与GOS,GCS,KPS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的生存质量与其主观感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种多维评估量表,也可用于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9.
术中多普勒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砌,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范围、边界.畸形血管团内含丰富的血流声像,双色红蓝混杂、方向各异的团状血流信号,优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多可辨认.畸形血管切除前,供血动脉RI平均值为0.37±0.08;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后,双色混杂血管团消失,砒平均值为0.63±0.09(P<0.05).8例病例清除脑内血肿后,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移位,术中超声给予重新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向.7例术中超声检查怀疑AVM残留,再次探查证实有畸形血管残存并予以全切除.结论 术中多普勒超声可实时进行脑AVM的定位、引导,术中超声血管造影可动态提供脑动静脉畸形的真实血供模式,结合RI使得脑动静脉畸形是否全切除的判定方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多处钻孔法治疗颅底动脉闭塞征(Moyamoya病)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Moyamoya病患者行多处钻孔及联合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钻孔位置依据DSA及ECT所示的缺血区而定。结果 本组除1例视力障碍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19例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病例术后原血流减少部位血供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有效率达95%,无死亡病例,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处钻孔法具有操作简单、新生血管出现较早等优点,可单独用于临床或作为直接血行重建术的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