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赵俊芳  王学谦 《临床荟萃》2008,23(7):531-533
自1879年Paul Erhieh第一次描述了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组织化学特性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哮喘、鼻炎、特异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血清、尿液,眼泪、鼻腔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存在EOS及其释放的颗粒蛋白.  相似文献   
73.
74.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CD4+IL-10+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 用流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D患者外周血CD4+IL-10+T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TGF-β的浓度。 结果AD患者CD4+IL-10+T细胞绝对计数为0.26+0.126×109/L,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是12.76+4.85%;而对照组CD4+IL-10+T细胞绝对计数为0.016+0.007×109/L,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是3.27+1.03%。经t检验,AD患者CD4+IL-10+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 AD患者外周血IL-10浓度为126.59+59.46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1.47+10.96 pg/ml),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AD患者外周血TGF-β浓度为407.23+155.88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59.47+99.21 pg/ml),但经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IL-10+T细胞绝对计数、百分率均与外周血IL-10浓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7,r=0.65, p <0.05);而与外周血TGF-β无统计学相关性(r=0.15,r=0.21 , p >0.05)。结论 IL-10可能是Trl发挥功能的主要因子,通过下调由Thl和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参与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75.
重视模拟演练内涵健全医院应急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模拟演练的质量考核,探讨演练的内涵,为健全医院的应急机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积分分值、标准化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等级相关检验等方法,对各种模拟演练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将无菌技术操作,消毒与防控、危重病急救等模拟演练综合实施,制定预案和流程,较单项演练更易暴露医疗缺陷(P<0.01);医务人员参与演练项目的频次与错误检出率呈负相关。结论重视模拟演练的内涵,有助于对防前的急救、防控措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水平,健全医院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调查2015年某市三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费用、用药情况,为开展循证药学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提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出院病历中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费用、用药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方面数据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住院费构成比方面,药费所占比例最大,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不同;治疗存在抗感染药物选药起点高,选药不适宜、联合用药频率高的问题。平喘化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对症治疗用药存在用药指征过宽及过度使用问题。结论应关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地区细菌耐药性和对症治疗辅助用药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经济学证据,以支持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治疗出院的100例中青年CHF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延续性护理(出院指导+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性护理,为期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于出院后1、3、6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并统计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出院后1、3、6个月,观察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中青年CH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抗C1q抗体水平,及其与SLE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C1q抗体、ICAM-1及VCAM-1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3项指标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的试验效能.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抗C1q抗体、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抗C1q抗体及VCAM-1可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患者(P<0.01),且抗C1q抗体试验效能优于VCAM-1.结论 抗C1q抗体、VCAM-1参与SLE发病,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且ELISA实验操作简便,两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作为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估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双抗夹心ELISA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直接包被抗体的检测法、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和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不准确度和变异度,并用3种方法检测皮肤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ECP水平。结果:直接包被抗体的ECP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200μg/L,灵敏度为2.75μg/L,不准确度为11.5%;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500μg/L,灵敏度为2.61μg/L,不准确度为10.9%;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500μg/L,灵敏度2.68μg/L,不准确度为11.9%;3种方法的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最稳定,直接包被抗体的检测法次之,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最不稳定;3种方法及ADL双抗夹心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素亲和素包被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减少抗体用量,节约抗体包被时间。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制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a cationic protein,EC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盒.方法 葡萄球菌A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抗ECP单克隆抗体,过碘酸钠法进行抗ECP多克隆抗体HRP标记,制备ELISA试剂盒,进行条件优化和实验效能评价,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ECP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