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及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0例SLE患者设为SLE组,另有40例于同期来本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测定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放免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抗ds 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抗核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补体C3和C4水平;速率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再根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将SLE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根据相关标准还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724±139分子/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1±110分子/细胞);活动期SLE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05±138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671±111分子/细胞);狼疮肾炎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11±146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肾炎患者(681±127分子/细胞),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狼疮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与肌酐水平(r=0.75,P<0.01)、抗ds DNA抗体(r=0.78,P<0.01)及SLEDAI评分(r=0.67,P<0.01)显著相关,而与C3和C4水平(r=-0.19,-0.24;P>0.05)无相关性。结论 CD38/CD3分子水平与反应SLE活动度的指标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在SLE特别是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仅对女性患者进行检测分析,CD38/CD3分子水平与SLE男性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33.
烧伤皮肤再生修复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总结各种深度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临床演变过程。方法:对我院1987年至2002年救治的12500例入院与出院病人登记资料统计,结合以往所进行的阶段性资料总结,阐述病人的基本情况与湿润烧伤膏(MEBO)治病下的创面愈合过程.结果:全国最大烧伤面积99.8%TRSA,最大患病年龄88岁,最小初生两天;深Ⅱ度浅型创面伤后2周愈合,无瘢痕增生;深Ⅱ度深型3周内愈合,瘢痕发生率15%;浅Ⅲ度创面应辅以皮肤耕耘减张处理,瘢痕发生率为25%;深Ⅲ度烧伤需借助外科技术封闭创面,所有创面的主体治疗药物为MEBO。结论:深度烧伤在MEBO治疗前提下,辅以耘耘疗法或借助外科技术可促进创面再生修复,降低瘢痕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转化生长因子β胞内信号转导与Smads蛋白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TGF -β)是TGF -β超家族成员之一 ,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中 ,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机体生长与发育、细胞外基质形成、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由于它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其信号转导通路成为诸多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最近发现 ,Smads蛋白是TGF -β受体 (TβR)复合物的下游信号调节蛋白 ,可将信号从胞膜直接转至胞核[1,2 ] ,从而对于TGF -β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1 TGF -β的胞外信号转导及跨膜  TGF -β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茵芍桂芪汤对血浆置换后的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血浆置换术后的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后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其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茵芍桂芪汤治疗血浆置换后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胆红素的代谢,提升血清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37.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主要出现于化疗和造血肝细胞移植的病人中。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HSO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目前国外研究认为,肝窦内皮细胞(The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肝卫星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及其它们产生的多种酶、细胞因子和胶原纤维在HSO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CP、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水平,采用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中6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8.31%),有45例患者检出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正常对照组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EOS检测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的性观念和性取向正在发生着变化,多性伴及同性恋使得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门诊是诊疗各种性传播疾病的专业机构,对于梅毒和人免疫缺失病毒(HIV)的防控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10年我院性病门诊实验室梅毒和HIV监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SLE患者108例,依据是否有肾脏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组:有肾脏表现组和无肾脏表现组。65名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检者晨起第2次尿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东芝120)检测。结果有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无肾脏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无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4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在无肾脏表现组、有肾脏表现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4种微量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的结果,发现在无肾脏表现组1项指标阳性率与2项指标阳性率比较,3项指标阳性率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P3,4>0.05)。而1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2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P1,4;P2,3;P2,4<0.05)。在有肾脏表现组结果与无肾脏表现组结果相同。有肾脏表现患者的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尿素氮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尿中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呈正相关,r=0.737,P<0.05。结论 4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尿微量蛋白的类型与含量,对患者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