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光声成像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新热点,兼具结构与功能成像的特点,研究方向涵盖了微观的细胞分子和宏观的组织器官。最新研究表明,PAI通过直接定量评估肌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可反映受损肌肉的修复状态;亦可在2D和3D模式下清晰展示关节软骨、滑膜、血管和骨组织的结构形态;在关节炎症检测中,可无创地评估软骨受损程度,进一步通过抗体与光声造影剂偶联,精准地分辨炎症分子标志物分布的空间信息,助于关节炎的诊断和进展分期。本文就近年来PAI在生物体肌肉骨骼成像和关节炎症检测方面的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仪器性能的改进,便携化、智能化的超声设备在临床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技术的实现使超声诊疗工作摆脱了空间位置的束缚,应用场景的外延得以拓展。本文通过总结便携式远程超声在临床疾病诊断、急危重症抢救、围手术期辅助、军事卫勤保障、学员带教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充分体现其“小身材、大功能”的独特优势,并结合目前5G技术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对其应用拓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3.
随着超声医学和纳米医学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新材料的设计和精细纳米材料的制备进一步促进了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相比传统的超声造影技术,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具有生物相容性、血清稳定性和显影时间持久性等优势,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技术在肿瘤等恶性疾病的精准诊疗一体化方面表现出令人惊喜的效果。结合笔者长期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在肌肉骨骼关节领域有潜在价值,有望为相关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疗及随访提供更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54.
试讲教学制度在培养超声医学青年教师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讲是正式授课前的模拟上课,是全面锻炼和培养超声医学青年教师综合授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预演”能够使其主动掌握、熟悉授课流程,踏准“节拍”,获得教学组同仁及模拟学员的评价反馈并加以补充修改授课方案,是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经环节,有助于从超声医师到青年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计划11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考虑有10%的脱落率,选取样本由100例提至110例)。由于部分患者的双侧乳房存在病变的状况,此次研究按病理学检验结果、研究目的将其分成导管内病变组(60例)与非导管内病变组(50例),同时对于患者双侧同时伴有病变,只要一侧诊断为导管内病变即可作为导管内病变组。结果:经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对患者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测结果与年龄、边缘、病灶增强特征、回声变化无关(P>0.05);而与病灶达峰强度、病灶形态、直径、周边放射状增强、达峰增强使扩大径线变化有关(P<0.05)。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检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的结果与年龄、肿块形态、回声、边缘变化无关(P>0.05);而与微钙化、肿块位置、伴有结构变化有关(P<0.05)。在乳腺导管内阴、阳性病变诊断中二者联合检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一检测(P<0.05)。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项诊断相比,两者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阳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优(P<0.05)结论: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及时明确病变的类型及发展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