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合理的预防措施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82年 1月~ 2 0 0 2年 4月间 32例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胃排空障碍病人 ,食管胃颈部吻合 2 4例 ,胸腔内吻合 8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 1378例的 2 .3%。 2 5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中 2 2例经保守治愈 ,1例死亡 ,死亡率为 4 .0 % ;7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经手术治愈。结论 胃排空障碍多见于高位食管胃吻合术后 ,以食管胃颈部吻合者多见 ,其发生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 ,胃排空障碍多为功能性 ,少数为机械性。前者大多可经保守治疗而痊愈 ,后者则必须手术解除梗阻。本文还对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采用经腹贲门肌层切开 (Heller)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腹Heller手术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 ,吞咽困难症状缓解 ,无手术并发症。 3 8例进行了食管动力学监测 ,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为 ( 2 1 4 8±5 3 6)mmHg ,术后LESP为 ( 16 4 5± 4 12 )mmHg ,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t检验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5例进行了术后 2 4hpH值监测 ,DeMeester记分均在正常范围。近期手术优良率 10 0 %。 3 1例进行了 13~ 15 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75个月。随访病人均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3例有反流症状 ,其中 1例 2 4hpH值监测反流次数超过 5 0次。远期手术优良率 90 3 2 %。结论 经腹Heller手术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3.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次提出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即在教员指导和引导下,学员以问题为基础,采取自学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得到了当今世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各国被广泛推广。PBL教学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尚处于起始阶段,但由于其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成为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突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圆形吻合器在胸内食管重建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1996年6月至2007年4月大坪医院采用SDH/CDH25圆形吻合器行胸内食管吻合744例,其中食管癌658例,贲门癌86例;胸腔顶部或主动脉弓上吻合402例,弓下吻合317例,全胃切除25例(结肠代食管21例,空肠代胃4例).结果 术中食管胃吻合口出血5例.术后因ARDS、感染性休克及肝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出现精神症状5例,肺部并发症34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20例.25例术后3周行食管测压及24 h pH值测定,发现食管残腔内、吻合15及胸胃内压力分别为(-0.2±2.0)、(11.2±4.4)及(2.4±1.5)mm Hg(1 mm Hg=0.133 kPa);13例DeMeester积分异常(>14.72),3例发生反流症状,抗酸治疗1.0~2.2个月后缓解.随访3~38个月,13例DeMeester积分异常患者中,2例24 h pH值恢复正常,9例改善不明显,2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应用圆形吻合器行胸内食管吻合较安全可靠,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在承德市中医院治疗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比较两组的中医疗效、心功能疗效、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Urea)及肌酐(Cr)]及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乳糖凝集素-3(Gal-3)、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疗效及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观察组的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纤维化指标,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经右胸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骨部分劈开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VATS组),并与4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胸骨部分劈开组)比较.结果 VATS组中3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术后无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亦无手术死亡.胸骨部分劈开组术后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机支持后恢复,1例术后2 d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胸骨劈开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危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MGFA 评分和溴化吡啶斯的明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 P<0.05).结论 VATS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与胸骨部分劈开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胸腺内CD4 CD25 天然调节性T细胞(nTreg)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50例MG胸腺和20例正常胸腺CD25的表达, 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例MG患者胸腺与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的比例.结果 MG增生胸腺中CD25表达与对照胸腺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MGFA分期呈正相关.增生胸腺中CD4 CD25 细胞占CD4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胸腺(P<0.05),而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的下降与MG自身耐受的破坏有重要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M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8.
患者 男 ,31岁 ,颈根部刀刺伤后不能进食并声嘶 2个月入院。患者被尖刀自左侧颈根部刺入达右侧颈部皮下 ,急诊在当地医院行清创术 ,术后伤口红肿、化脓 ,局部有食管残渣流出、不能进食及声音嘶哑。食管碘水造影示 :颈段食管T1椎体水平碘水外溢 ,双侧颈根及纵隔肿胀。再次局部清创引流 ,全身支持治疗 ,颈部伤口愈合 ,仍不能进食、进水。查体 :消瘦 ,颈根部两侧分别见约 5cm及 3cm长瘢痕 ,局部无红肿及压痛。食管碘水造影示 :颈段食管T1水平完全闭锁 ,碘水不能通过。喉镜显示 :左侧声带麻痹。诊断外伤性颈段食管完全闭锁、左侧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79.
儿童食管腐蚀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  198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食管腐蚀伤儿童 32例 ,早期采用食管扩张 3例 ,食管腔内置管 8例 ;后期采用结肠代食管 14例 ,胃代食管 5例 ,颈阔肌皮瓣修复 2例。 结果 全组手术治愈 31例 ,死亡 1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9例 ,其中吻合口瘘 6例 ,吻合口狭窄 2例 ,颈部瘘 1例 ,均治愈。 2 8例随访 1~ 12年 ,均恢复进普通饮食 ;3例失访。 结论 早期食管腔内置管对预防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有明显疗效 ,结肠代食管术是后期食管重建的主要手段 ,主动脉弓以下瘢痕食管可切除用胃重建 ,颈阔肌皮瓣修复术是治疗颈部局限性食管狭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0.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连枷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钝性伤,多合并肺实质的损伤,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呼吸衰竭。多层螺旋CT、床旁超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电视胸腔镜是诊断连枷胸和肺挫伤的良好方法。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治疗较复杂,良好的镇痛、可靠的软化胸壁固定及呼吸机辅助治疗是提高连伽胸合并肺挫伤疗效的关键。本文就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