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自1967年Barnard成功地将原位心脏移植应用于临床以来,至2003年6月止,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统计全世界共完成近64 700例次原位心脏移植,原位心脏移植术现已逐渐成为心血管外科的常规手术.国内自1978年开展原位心脏移植术至今,初期病例报道数量较少,近几年获得迅猛发展,效果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我们移植中心于2005年4月完成了1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生高碳酸血症,经采用支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胆道条件差的患者采用带蒂大网膜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胆漏中的作用。方法 对14例胆道条件差的胆漏高危的患者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袖套法包绕胆总管吻合口预防胆漏,术后严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4例患者仪1例于术后第8d出现胆漏,且经充分引流后痊愈,其他13例未出现任何胆道并发症。结论 带蒂大网膜袖套法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BOLT)术后 1年内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5例因肝硬化行PBOLT患者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 3d ,7~ 15d ,3~ 6个月 ,1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门静脉血流平均流速 (PBV)、门静脉血流量 (PBF)、肝动脉搏动指数 (HA PI)、脾动脉阻力指数 (SA RI)、脾脏纵向直径 (LDS)、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指数 (SMA 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与 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PBV ,HA PI ,SA 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移植术后 1年内基本恢复正常 ( P >0 .0 5 ) ;LDS明显缩小 ,但仍高于正常值 ;PBF于术后 1年仍较正常对照值高 ( P<0 .0 5 ) ;SMA PI于术后 1年较术前有所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值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在原位肝移植 1年内绝大部分得到恢复。说明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的早期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与移植前已存在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6.
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笔者对 38例次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定期留胆汁培养 ,并定期服用利胆药物及胆道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结果示 4例术后出现 7例次胆道感染 ,感染的发生率为 1 0 .5 % (4/38)。感染时间为术后 7~ 96d。感染菌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株菌。 4例患者 1例死亡 ,3例治愈。提示预防胆漏发生、对胆道行侵入性检查前后预防性使用有效抗生素、术后定期服用利胆及抗生素是预防胆道感染的重要环节。胆道冲洗是治疗胆道感染的有效手段。对带有T管的胆道感染 ,最终可能须拔除T管才能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27.
肾移植受者体内存在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既影响手术又易发生排斥 反应,还能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行第3次肾移植,双侧髂窝及髂血管均遭到破坏。由于粘连重、瘢痕形成多、容 易损伤血管及肠管等,所以无论是手术血管的选取还是分离均非常困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1例HLA抗体强阳 性,2次切除移植肾行第3次肾移植患者,术中成功处理移植空间少及血管疤痕粘连等问题,避开敏感位点,运用利 妥昔单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处理抗体,术后利用免疫功能检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术后 患者肌酐、尿量趋向平稳,随访16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肝移植受体移植术前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肾脏替代治疗(RRT)作为其移植前过渡治疗措施的价值.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月在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接受RRT的肝移植受体患者,依据不同预后对肝移植受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按接受不同RRT种类对肝移植受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用逻辑回归法分析能预测合并肾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病死率的指标.对数据进行f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接受RRT的患者中,有31.25%的患者因为肝移植而生存或者出院,68.75%的患者在等待移植期间死亡.死亡组患者与移植组相比,有更高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4.98±2.32与4.45±2.02,P=0.008)、更低的平均动脉压[(56.5±7.1)mm Hg与(65.4±12.9)mm HgP=0.040;1 mm Hg=0.133 kPa].RRT的平均治疗天数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和间歇血液透析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间歇血液透析组相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有更高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4.82±2.12与3.45±1.91,P=0.040)、更低的平均动脉压[(56.0±14.2)mm Hg与(68.5±15.3)mm Hg,P=0.002]、更低的血清肌酐浓度[(320.12±185.15)μmol/L与(420.55±158.32)μmol/L,JP=0.008].肾功能衰竭受体术前平均动脉压越低,则死亡风险越高. 结论对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肝移植受体应用RRT是可取的.尽管病死率仍高,但可使部分患者得以肝移植而生存.  相似文献   
29.
如何加强外科实践性教学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外科实践能力,以促进外科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感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感染的诊断、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8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 全组18例患者出现29例次感染,感染率为47.4%(18/38)。所有感染均出现在术后3d以后,感染部位肺部占37.9%(11/29),腹腔24.1%(7/29),血液17.2%(5/29),胆道13.8%(4/29),泌尿系统3.4%(1/29),肝脏3.4%(1/29)。感染菌株中阴沟肠杆菌占27.6%(8/29),大肠埃希菌24.1%(7/29),金黄色葡萄球菌20.7%(6/29),表皮葡萄球菌10.3%(3/29),肺炎克雷伯菌6.9%(2/29),白色念株菌6.9%(2/29),粪肠球菌3.4%(1/29)。感染病死率38.9%(7/18)。上腹部手术史、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胆道重建方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持续高血糖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是预防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 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