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甲状腺素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场所,肝移植(LT)围手术期必然伴随着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而TH对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正常代谢率调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与LT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对LT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SP2BLT)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MPBLT)治疗Wilson′s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近12年来29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7例; 8~14岁者6例,14~37岁者2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2例,慢性肝功能不全18例,肝功能基本正常9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者24例。手术方式:SPBLT 13例,MPBLT 16例。结果:随访1个月至1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均发生在SPBLT组; 另外2例分别死于肝动脉栓塞和胆瘘合并严重感染。受体1年存活率为86%,3年存活率为79%。血清铜和铜兰蛋白在术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神经精神障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最长存活期12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而MPBLT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按照 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维普、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 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会议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 供的软件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 据。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包括3 0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清扫淋巴结数和肿瘤 复发率上与传统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比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传统开 放手术少(P<0.05)。结论: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替代传统开放腋窝淋巴结清 扫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简单、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提取221例肾移植受体和200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yroMark ID焦磷酸测序仪进行焦磷酸测序,采用Sanger法DNA测序作为标准对照,观察分析焦磷酸测序法的可靠性,并分析肾移植受体人群CYP3A5*3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CYP3AS*3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实现了DNA标本的快速、可靠、高通量检测,经重复性检测和Sanger标准法DNA测序可靠性检测,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3A5*3多态性的突变检出率及重复率均达100%.221例肾移植受体CYP3AS*3基因型分布:*1/*1型为23例(10.4%),*1/*3型为89例(40.3%),*3/*3型为109例(49.3%),与正常人群比较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与传统的测序方法相比,焦磷酸测序法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型,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诊断、病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年龄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手术时间、术前血氨水平、术中输血量、血总胆红素、血肌酐、住ICU时间.免疫抑制剂浓度、术后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及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月肝癌的体会(附57例临床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57例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并进行随诊和观察.结果最短存活时间45d,最长存活已超过30个月(至今仍无瘤状态下存活).结论不同期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肝移植治疗肝癌仍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新型免疫抑制的使用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肾移植疗效已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与首次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 目的:评价再次肾移植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2001-04/2009-06再次肾移植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人/肾存活率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分析,选用可能影响再次肾移植疗效的12个临床指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全组随访6~8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14.7%),移植肾失功18例(26.5%)。再次移植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4.1%/89.7%,87.3%/80.5%,80.3%/68.7%,对照组为96.3%/94.5%,90.5%/85.4%,83.8%/75.6%,再次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HLA抗原错配、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免疫诱导与再次移植肾存活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随着再次肾移植前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移植可获得与首次移植近似的疗效;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再次肾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BOLT)术后 1年内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5例因肝硬化行PBOLT患者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 3d ,7~ 15d ,3~ 6个月 ,1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门静脉血流平均流速 (PBV)、门静脉血流量 (PBF)、肝动脉搏动指数 (HA PI)、脾动脉阻力指数 (SA RI)、脾脏纵向直径 (LDS)、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指数 (SMA 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与 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PBV ,HA PI ,SA 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移植术后 1年内基本恢复正常 ( P >0 .0 5 ) ;LDS明显缩小 ,但仍高于正常值 ;PBF于术后 1年仍较正常对照值高 ( P<0 .0 5 ) ;SMA PI于术后 1年较术前有所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值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在原位肝移植 1年内绝大部分得到恢复。说明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的早期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与移植前已存在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