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35篇
  免费   2481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耳鼻咽喉   289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183篇
基础医学   2116篇
口腔科学   514篇
临床医学   6204篇
内科学   3742篇
皮肤病学   771篇
神经病学   1312篇
特种医学   1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2845篇
综合类   13001篇
预防医学   5250篇
眼科学   735篇
药学   5875篇
  84篇
中国医学   5227篇
肿瘤学   1333篇
  2024年   594篇
  2023年   1138篇
  2022年   1250篇
  2021年   1571篇
  2020年   1291篇
  2019年   1063篇
  2018年   1139篇
  2017年   621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905篇
  2014年   2247篇
  2013年   2138篇
  2012年   2354篇
  2011年   2591篇
  2010年   2543篇
  2009年   2446篇
  2008年   2439篇
  2007年   2150篇
  2006年   2171篇
  2005年   2034篇
  2004年   1938篇
  2003年   1803篇
  2002年   1620篇
  2001年   1459篇
  2000年   1326篇
  1999年   1109篇
  1998年   947篇
  1997年   831篇
  1996年   886篇
  1995年   790篇
  1994年   730篇
  1993年   627篇
  1992年   571篇
  1991年   506篇
  1990年   495篇
  1989年   415篇
  1988年   339篇
  1987年   337篇
  1986年   246篇
  1985年   21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68篇
  1982年   208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06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8篇
  1965年   17篇
  196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组8例中,成功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5例.2例因动脉瘤体积过小无法进一步实施弹簧圈栓塞,以单纯支架治疗.1例患者在成功释放支架后填塞弹簧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 患者出院时改良 Rankin 评分为1分4例,2分1例,3分1例,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术后9~36个月(平均21.5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提示4例患者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1例1分,1例2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证实动脉瘤影像学复发3例,均接受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 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的町行方法之一.此方法用于急性期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应用多支架技术或使用新型低孔率支架辅助栓塞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临床上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和贲门失弛缓症最为常见,中、重度病人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外科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针对上述疾病所开展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对2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实施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术中联合胃镜进行定位、检查,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食管黏膜破损,经胃镜证实后行腹腔镜下修补术,随访观察4~42个月无吞咽困难,1例术后1年内出现轻度胃食管反流及胸骨后疼痛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食管测压、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特点,术中联合胃镜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5.
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CAO)主要是指肢体中小动脉闭塞引起外周组织缺血性疾病而言.此类疾病病因不同,机制各异,但临床表现却有许多不同之处[1].其主要表现有患肢外周畏寒、发凉、皮色苍白(有发绀者)、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剧烈疼痛、溃疡和坏疽.专科检查见外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泛红试验阳性,踝肱动脉压比值缩小.各种非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有肢体缺血改变我们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免疫力下降,易于合并肺部感染。我科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合并肺部感染的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999.
我院自2000年6月~2004年4月应用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结肠癌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51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短[(10.5±3.2)dVS(20.2±4.2)d],阿托品用量少[(201.4±46.7)mg VS(327.3±10.9)mg],治愈率高(93.2%VS 80.1%),反跳率低(1.3%VS 1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可缩短病程,较快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