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光动力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 190 0年就有光敏细胞毒反应的记载[1 ] 。 2 0世纪 70年代 ,人们应用血卟啉衍生物 (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治疗人和动物的恶性肿瘤获得成功 ,从而成为现代PDT的开端。之后人们对PDT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光动力疗法的原理PDT属于光化学疗法的一种 ,是用激光照射被化学物质染色的生物组织 ,产生光化学效应[2 ] ,损伤靶组织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PDT常用的激…  相似文献   
72.
许预  丁衍  赵世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60-1362
目的:分析LASIK术前检查发现的近视患者无症状视网膜病变的特征,评价眼底氩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LASIK术前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的近视患者127例(135眼)扩瞳,应用三面镜进行眼底检查,详细记录视网膜病变的类型、部位。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组(≤3.00D),中度组(-3.00~-6.00D)和高度组(≥-6.00D);依据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特点分为单纯变性、变性合并干性裂孔,以及裂孔合并视网膜局限性浅层脱离3组。比较各组间视网膜病变分布情况,分析视网膜裂孔的特点。数据应用SPSS12.0进行χ2检验。氩激光光凝(100~400mW,0.03~0.1s,200~500μm),术后随访3mo~1a,定期检查视网膜情况,记录。结果: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均随屈光度增加而提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颞侧病变比例高于鼻侧。视网膜裂孔中圆形萎缩孔占81.1%,单一裂孔占54.4%,裂孔位置以正上方和颞上方最多。眼底氩激光治疗术后病情稳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近视患者无症状视网膜裂孔中圆形变性萎缩孔最常见,其发生率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氩激光对干性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3.
背景 角膜化学性烧伤后即刻进行眼部冲洗是防止化学性物质进一步损伤眼组织的关键步骤,而理想的冲洗液才能有效地中和化学物质,改善患眼的预后. 目的 评价自制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枸橼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钾缓冲液对小鼠急性角膜酸、碱烧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配制pH值为7.4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缓冲液1)和枸橼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钾缓冲液(缓冲液2).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方法将120只6~8周龄清洁级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酸烧伤模型组和碱烧伤模型组,分别用1 mol/L硫酸和0.15 mol/L氢氧化钠滤纸贴附于中央角膜制备急性角膜酸、碱烧伤模型,造模后即刻按照亚分组分别用40 ml缓冲液1、自来水、缓冲液2进行冲洗,未冲洗的模型鼠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和冲洗后3、7、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按照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小鼠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阳性率、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溃疡发生率.结果 角膜酸烧伤后3、7和14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混浊评分为1分的眼数均明显多于不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酸烧伤后3d,缓冲液1冲洗组角膜混浊度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000,P=0.001;x2 =4.000,P=0.046);角膜酸烧伤后7d,缓冲液1冲洗组角膜混浊度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自来水冲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000,P=0.014);角膜酸烧伤后14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不同角膜混浊评分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3、7、14 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混浊度评分为1分和2分的眼数均明显多于不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酸烧伤后7d,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角膜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7%和13%,均明显低于不冲洗组的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7、0.003);角膜碱烧伤后3、7、14 d角膜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酸烧伤后14 d,不冲洗组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50%,而缓冲液1冲洗组、自来水冲洗组和缓冲液2冲洗组小鼠未见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碱烧伤后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均未发现角膜新生血管. 结论 pH值为7.4的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对急性角膜酸、碱烧伤进行即刻冲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冲洗液中是否添加氯化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白内障术后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和硅胶人工晶状体的后囊膜混浊(PCO),并用能客观评估PCO的软件量化分析。方法:共选择98眼行标准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所有眼随机植入Sensar AR40e或硅胶人工晶状体,但同一患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必须不同。在第1~2a时后照法拍摄后囊膜图像,通过去除浦肯野反光、增强对比度、过滤后增强低密度的PCO等方法处理后用POCO软件分析对比。结果:术后1a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PCO百分比为0.32±0.13,硅胶人工晶状体为0.39±0.17(P=0.37)。2a时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PCO百分比为0.42±0.20,硅胶晶状体为0.34±0.18(P=0.50)。患者术后1,2a时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PCO的严重级别分别是0.50±0.30和0.82±0.58,与硅胶人工晶状体的0.63±0.35和0.55±0.3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52,P=0.69)。结论:POCO后囊膜混浊量化分析系统提供了客观而且可重复性强的量化PCO的方法,也是研究预防PCO技术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5.
脂质过氧化物在脑囊尾蚴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83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无论癫痫型和非癫痫型脑囊尾蚴病,其血清中LPO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癫痫型与非癫痫型的LPO值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脂质过氧化物参与脑囊尾蚴病的病理过程,并为脑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主诊医师负责制改革后临床教员医疗任务繁重,全脱产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眼科进行分人专题授课改革,改革后实际教学效果的优缺点有所显现。针对变化提出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引入PBL教学法,重视医德的言传身教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胃肠道外症状及血化验指标异常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减少病死率。方法 总结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1月 1 0 4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患儿的资料 ,对其静脉血化验指标异常及胃肠道外症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 0 4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均伴有胃肠道外症状或血生化指标异常。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存在对心、肝、脑、血液系统等损害 ,同时引起血液生化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78.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感染治愈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左眼视物不见44年以左眼巩膜葡萄肿入院.眼部检查发现左眼无光感.于2005年7月14日行左眼球摘除术,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美国奥尔公司生产进口珊瑚材料,孔径500 μm)经自体巩膜壳包裹后被植入肌锥腔内,手术顺利.术后2周拆除结膜缝线.拆线后2 d患者突然出现左眼部疼痛,眶周软组织及眼睑肿胀,下睑外翻,大量异常分泌物,呈淡黄色,黏稠,味臭,血白分升高.结膜囊细菌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给予头孢曲松钠2 g,2次/d,治疗5 d症状好转.但红肿症状仍明显,故收治入院.入院后给予局部托百士眼液、迪可罗眼膏,结膜囊冲洗,根据药敏结果予左旋氧氟沙星(来立信)0.2 g,静滴,2次/d,症状好转不明显,并出现结膜伤口裂开,乳白色筋膜组织外露.3 d后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取出,术中义眼座呈黄色,未血管化,去除巩膜壳,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30 min,并将直径22 mm义眼座切削至18 mm,肌锥腔内用双氧水、庆大霉素溶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将无巩膜壳包裹眼座重新置入眼内,缝合筋膜,结膜.结膜囊内油纱条充填.术后无菌绷带包扎3 d换药,无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消退,置入薄型眼模防止结膜囊狭窄.术后2周结膜伤口中央部再次裂开,将伤口处结膜修剪出血新鲜创面,并进一步分离结膜及筋膜至对合无明显张力缝合.术后1周置入眼模,症状逐渐好转,1周伤口完全愈合,无异常分泌物,充血水肿完全消退.至今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79.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疾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ASS)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有眼前节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引起严重的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小梁网功能受损等。它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涉及手术相关的各个环节,与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药物和材料有密切的关系,容易与感染性眼内炎相混淆,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房水细菌学检查阴性进行鉴别诊断。TASS重在预防,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