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用丙型肝炎 (丙肝 )阳性血清 (抗HCV阳性及HCVRNART PCR阳性 )感染HepG2细胞 ,以期建立稳定的HCV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丙肝阳性血清连续感染法感染HepG2细胞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传代HepG2细胞内HCVRNA正链和负链 ,电镜观察感染后的细胞内的病毒颗粒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感染后的细胞内丙肝病毒蛋白抗原 (HCVNS5、HCVcapsid)的存在。结果 :感染后传代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细胞内检出HCVRNA正链及负链 ;在感染后传代的细胞内发现球形、密集分布的类丙肝病毒颗粒 ,直径为 30~ 6 0nm ;免疫金银染色发现部分细胞内有聚集的银染颗粒 ;免疫电镜检查在细胞胞浆的囊泡样结构中发现聚集的金颗粒。结论 :HCV可在HepG2细胞内复制 ,可形成病毒颗粒 ,可随细胞传代。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用丙肝阳性血清感染HepG2细胞的丙肝病毒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的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和血桨CD27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HIV-1感染者28例,经HAART一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24和48周,采血检测其血浆HIV RNA病毒载量、CD3+CD4+、CD3+CD8+、CD4+CD45RA+CD62L+、CD4+CD28+、CD8+CD28+和血浆可溶性的CD27(sCD27)分子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升降趋向和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HIV RNA病毒载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25 logs,在治疗12、24和48周时分别降至平均3.30 logs,1.92 logs和1.74 logs;CD3+CD4+、CD3+CD8+、CD4+CD45RA+ CD62L+、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由治疗前的(236±85)个/μl、(917±345)个/μl、(58±15)个/μl、(175±63)个/μl、(285±87)个/μl分别变化为治疗48周时的(327±112)个/μl、(803±343)个/μl、(114±25)个/μl、(286±132)个/μl、(387±201)个/μl;sCD27水平从治疗前的(475±123)u/ml降至治疗48周时的(174±77)u/ml.这些变化显示HIV RNA病毒载量的变化与CD4+T、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sCD27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按治疗中感染者病毒载量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分为完全应答组(FR)和部分应答组(PR),两组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间的比较,FR比PR显示出更快和更显著的变化.结论 HIV-1感染者HIV RNA载量和CD4+T细胞数量是HAART病毒学反应和免疫学反应的代表性指标.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与病毒载量在治疗中显示同步变化,是预测HIV-1感染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抗病毒效果和免疫学效果的有效指标.特别是ELISA方法检测的sCD27水平和病毒载量呈明显正相关,和CD4+T细胞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由于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且价格低廉,可考虑作为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判断HIV/AIDS病情和监测HAART疗效的重要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33.
本院1998年2月至1999年8月在住院病人中发现单纯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导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21例,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热点突变与HBeAg存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核心启动子 (BCP)区 176 2位和 176 4位热点突变对HBeAg存在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的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 90例不同HBeAg状态的HBV无症状携带者的HBVBCP热点突变。结果 :6 0例HBeAg阴性者中HBVBCP热点突变者 2 6例 (4 3.3% ) ,其中 2 0例伴有HBV前C区 (Pre C)区1896位热点突变 ;30例HBeAg阳性者中仅 3例 (10 % )出现HBVBCP热点突变 ;无HBVPre C区热点突变者中 ,19例HBeAg阴性者有 6例存在HBVBCP热点突变 (31.6 % ) ,2 8例HBeAg阳性者仅 2例有HBVBCP热点突变 (7.1% )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VBCP热点突变在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较常见 ,且常伴有HBVPre C区 1896位突变 ,HBVBCP热点突变可能是HBeAg阴性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沙门氏菌感染合并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情况 ,并对异型淋巴细胞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观察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间经血和 /或骨髓培养确诊的 5 8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外周血涂片 ,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 ,对合并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1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 (2 %~ 15 %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结论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传染科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英  杨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27-1229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对基层医院医生的培训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所以 ,如何做好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便成了教学医院教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 ,加强医德教育、重视培养良好的人文底蕴、加强临床医疗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 ,能全面提高进修医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 ,是把传染科进修医生培养成为 2 1世纪的优秀医学人才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它对B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然而除B细胞外,CD40的表达情况还没有很好的研究。因此我们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50例)和非肝癌组织(27例)CD40的表达。结果:4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检测到CD40抗原;而非肝癌组织未能检测到CD40抗原。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CD40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肿瘤生物学,尤其是抑制FAS和TNFR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预测和提高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抗病毒药物中疗效惟一确切的是干扰素,全其稳定应答率较低,仅为15%~25%。因此,如何预测干扰素在治疗丙型肝炎中的疗效,以中止无效治疗,如何提高干扰素的疗效等问题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用饮食铜负荷实验探讨铜对新西兰兔肝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对照组(第1组)给予正常饲料,每天每公斤体重120 g,铜负荷组(第2,3,4组)分别给予含铜的饲料,剂量依次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1 mg,1.0 mg和10.0 mg,其余饲料用正常饲料补足。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10 d抽晨血1次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 ALT)及血清铜,每半个月肝穿刺查肝组织铜1次,并做肝组织HE染色光镜下检查。实验结束时,空气注射处死动物,取肝、肾组织块后作病理及铜含量检查。结果4个月培养期内,实验组血清ALT及血清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组织铜随着铜饲料含铜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肝脏铜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肾脏铜含量中,第4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病理检查中,第2,3组肝脏病理改变不明显,第4组有较明显的坏死病变。结论新西兰兔对饮食铜的耐受性较好,较大剂量、较长时间服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可用于铜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0.
传染病学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英 《医学教育》2002,(5):47-47,62
成人高等医学本科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局限是学程短、学时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质量,以便在3年的学程完成时能达到本科毕业的相应要求,是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传染病学教研组在课时安排、大课内容讲授方式及见习课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