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MT)的吸收、分布、排泄规律。方法取SD大鼠10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8组,每组雌雄各3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后立即眼眶采血,第2~18组灌胃给予TMT 10mg/kg,分别在染毒后10min、20min、30 min、1h、2 h、3 h、4 h、6 h、8 h、12 h、24 h、3 d、6 d、9 d、12 d、28 d、90 d共17个时间点经眼眶采血并采集主要脏器。另取SD大鼠10只,灌胃给予TMT 10 mg/kg,收集染毒前连续12 h及染毒后第1、2、3、6、9、12、18、28、40、55、70、90天共13个时间段连续24 h的尿液。用GC-MS测定血液、组织、尿液中TMT的含量,用3P87软件计算毒代参数。结果 (1)吸收:大鼠灌胃TMT后,全血和血浆半吸收期分别为0.16 h和0.21 h;清除率分别为1.77×10-4L/(kg·h)和0.03 L/(kg·h);消除半减期分别为15 d和10 d。(2)分布:灌胃后10 min组织中即可检测到TMT,6 h达到峰值;红细胞中TMT浓度远高于各主要脏器,且红细胞>...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汞暴露对男性工人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1名职业性汞作业工人为暴露组,46名无汞暴露史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工人血清睾酮(ST)水平,并分析ST与年龄、工龄和尿汞(HgU)的相关性。结果暴露组工人HgU、ST显著升高,暴露时间是ST升高的主要因素;暴露组工人ST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暴露组工人ST和尿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职业性汞暴露可使工人血清睾酮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核心抗原(HBcAg)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探讨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与指导乙肝的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435例,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PreS1Ag、HBcAg及HBV DNA,统计分析其中的HBV DNA≥103拷贝/ml(HBV DNA阳性)的393例。结果在HBV DNA阳性393份标本中PreS1Ag、HBcAg和HBeA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7%(329/393),44.3%(174/393)与52.5%(205/393)。PreS1Ag的阳性表达率最高,与HBcAg和HBeAg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cAg和HBeAg的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reS1Ag阳性标本中的,HBcAg阳性和阴性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reS1Ag和HBcAg与HBV DNA关系密切,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建议在传统两对半的基础上联合检测PreS1Ag和HBcAg。  相似文献   
24.
正己烷对制鞋业工人白细胞趋化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己烷对人类白细胞趋化性的影响,探讨白细胞趋化性作为正己烷效应性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用活性炭吸附采集法采集工作场所正己烷,并用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的浓度;班后采集工人静脉血并用肝素抗凝,用琼脂糖板扩散法测定各岗位工人的白细胞趋化性。结果正己烷对人白细胞趋化性有明显的影响,随工人接触正己烷浓度升高,白细胞抑制率呈下降趋势,当接触正己烷空气浓度为92.5mg/m3时,白细胞趋化距离为(1.08±0.22)mm,趋化抑制率为28.1%,趋化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白细胞趋化性可尝试作为正己烷效应性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三甲基氯化锡(TMT)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TMT用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采集,用四乙基硼酸钠衍生化成三甲基乙基锡,用正己烷萃取,以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离子选择模式(SIM)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TMT浓度在0.005~0.518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 mg/m3(采集工作场所空气7.5 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8%,样品回收率为98.0%~101.0%,平均采样效率为98.6%,样品在室温中至少可保存7 d.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TMT的检测.  相似文献   
26.
马争  赖关朝  何坚  唐小江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699-1700
目的正己烷接触员工相关指标研究。方法选取生产工艺和生产用油墨基本相同的3个(A、B、C)印刷车间,检测3个车间现场正己烷浓度,每个车间随机抽取40名员工,测定其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的共价交联异常情况,并观察三者的关系。选择40名办公室员工作作对照。结果C车间部分员工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当正己烷浓度〉44.7mg/m^3时,吸光度扫描的共价交联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与办公室员工、A车间员工比较,P〈0.05)。结论高浓度正己烷可致神经源性损害,共价交联Sp作为正己烷神经毒性的替代生物标志物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某照明企业工人尿汞(HgU)水平分布及其特征。方法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照明企业581名工人HgU水平,分析其总体和按性别、年龄、籍贯、工种、工龄分布特征及超标状况。结果工人HgU水平呈正偏态分布。以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20μmol/mol肌酐为标准,有205人超标(35.28%),男性超标率(38.01%)高于女性(28.57%,P<0.05);按籍贯、年龄分组,工人HgU水平超标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工种和工龄分组,工人HgU水平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超标率工种有电工、线长、分丝等。工龄3个月以上者超标率较高。结论该照明企业工人HgU水平超标严重,应加强工人的HgU监测,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五氧化二磷(P2O5)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 通过对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P2O3的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计算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P2O5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合成不确定度.结果 得出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P2O5的扩展不确定度,U(p=95%)=24.0×10-3.结论 此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使用离子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工作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THP-1细胞预测三氯乙烯(TCE)的致敏性及最佳的致敏剂量。方法离体培养THP-1细胞,以不同浓度2,4-二硝基氯苯(DNC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TCE与THP-1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化抗原(CD)86和CD54的表达,确定致敏检测的最佳剂量范围,并以相对荧光强度(RFI,CD86)≥150和RFI(CD54)≥200为标准,预测TCE的致敏性及最佳致敏剂量。结果采用THP-1细胞评价致敏性的合适浓度范围可能为细胞相对存活率在75.0%~100.0%时的浓度,DNCB在浓度为20.83、25.00和30.00μmol/L时,tBHQ在浓度为5.80μmol/L时,TCE在浓度为8.33、10.00和12.00 mmol/L时,均具有致敏性;SDS为非致敏物。TCE浓度为8.33 mmol/L时,CD86和CD54表达量最大,为最佳致敏剂量。结论 TCE的最佳致敏剂量为8.33 mmol/L,可为后续TCE致敏毒性通路的研究提供剂量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应用于人群接触环境铅污染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紫金县某电池厂附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2~3 mL,采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儿童以血铅含量≥100μg/L、成年人以≥400μg/L为慢性铅中毒判定标准。结果共调查946名居民,其中1~13岁儿童174人、16~87岁成年人772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率为14.9%(26/174),儿童ZPP含量中位数为0.78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47.675μg/L,儿童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含量超标率为9.5%(73/772),成人ZPP含量中位数为0.74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69.572μg/L,成人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弱相关关系(r=0.344,P〈0.05)。儿童血铅高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较强的相关关系(r=0.530,P〈0.05),儿童血铅低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高水平组(血铅≥400μg/L)和低水平组(血铅〈400μg/L)的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均具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6、0.142,均P〈0.05)。结论成人血铅或儿童血铅水平较高时,ZPP可以作为环境铅污染人群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