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苦参素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方法,12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苦参素滴丸和阿德福韦酯胶囊,对照组56例应用苦参素软胶囊和阿德福韦酯胶囊,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用药24周后转氨酶的复常率,HBVDNA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肝功能和降低HBVDNA表达量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前后有差异,但两组问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滴丸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可有效治疗慢性乙肝,与苦参素软胶囊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相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无明显差异,但苦参素滴丸制剂具有保证药物在制剂中的均一性,以及避免胶囊的老化现象,增强了制剂的稳定并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先心病胎儿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发生率,探讨在先心病胎儿中进行22q11.2微缺失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经胎儿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28例胎儿,行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获取胎儿细胞。综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荧光原位杂交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等多种检测技术,对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水平的检测。结果 228例样本中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64例,其中21三体25例、18三体30例、13三体4例、45,X 2例、48,XXY,+18 1例、染色体三倍体2例。对164例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者,行全基因组SNP微阵列芯片分析发现9例22q11.2微缺失,22q11.2微缺失在先心病胎儿中的发生率为5.49%。结论胎儿先天性心脏缺陷与染色体22q11.2微缺失有关。在先心病胎儿中行22q11.2微缺失产前诊断是必要可行的,对于优生优育、明确胎儿预后及再发生育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主动外排蛋白Qac Aα-螺旋1和2及跨膜区(TMS)1上的氨基酸对于底物转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半胱氨酸定点诱变的方法诱变Qac A蛋白α-螺旋1和2及TMS1上的氨基酸I2、S3、F4、F5、T6、K7、D10、M11、R17、W18、T_19、A20、V21、V22、V23、F29、D34、P43、E48、E50、P51和Q55。测定诱变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荧光运输试验分析氨基酸的功能变化。结果:MIC和MBC结果分析提示获得的诱变菌株S3C、T6C、R17C、T_19C、A20C、F29C和E50C对所测药物完全恢复敏感性,F4C、F5C和P51C对所测药物耐药性明显降低。运输试验结果与MIC、MBC结果一致,提示10株诱变菌株失去对底物的转运能力。结论:Qac A蛋白α-螺旋1和2及TMS1上的氨基酸S3、F4、F5、T6、R17、T_19、A20、F29、E50和P51可能与Qac A蛋白一价和二价阳离子底物的结合和转运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核衣壳蛋白(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3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与N蛋白特异性Ig 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轻症组患者与重症组患者Ig M抗体滴度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RNA载量的相关性;从而观察分析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SFTSV-RNA载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中有神经症状、死亡及病重例数均明显较Ig M(+)组多(均P 0. 05);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SFTSV-RNA载量、凝血酶原时间(P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495、-0. 440、-0. 367、-0. 280,均P 0. 05);而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r=0. 335,P=0. 002)。SFTSVRNA载量与PT、LDH、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06、0. 604、0. 587,均P 0. 001);而与PLT呈负相关(r=-0. 384,P 0. 001)。发病第10~13天时轻症组患者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高于重症组患者(P 0. 05)。结论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的出现及滴度的升高有助于SFTSV的清除,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肝损伤、心肌损伤有修复作用;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网(CHINET)重庆工作组2005年1—12月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1年间我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69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和31.4%。所有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2%和39.4%,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48.9%,且出现对所有药物耐药的泛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7%。耐药组合分析显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株中有29株为完全相同的耐药模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这些菌株主要来源于2个克隆株。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发现一些监护病房存在耐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300例及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出生时和7个月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3%(16/300)和1.25%(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05);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31/300)和1.2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7,P<0.05),7个月龄anti-HBs产生率为96.12%(124/129)和95.35%(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复查均产生anti-HBs,而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7个月复查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05)。结论:孕期注射HBIG不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准备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行染色体检查,探讨该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2例拟行辅助生殖技术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行染色体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辅做高分辨G带、C带或N带。结果 1532例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变异者108例(7.05%),染色体异常畸变25例(1.63%),染色体多态性变异83例(5.42%)。结论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夫妇实行染色体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降低病残儿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分娩的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300例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联合免疫后7个月anti-HBs产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1/300)和1.2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月龄实验组anti-HBs产生率为96.1%(124/129),对照组anti-HBs产生率95.3%(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龄均产生anti-HBs,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中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产生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调查我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产ESBLs比例,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MIC;用WHONET 5.4软件及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90株革兰阴性菌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8...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我院2008-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共3789株,占77.1%,居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873,23%),鲍曼不动杆菌(854,22.5%)、铜绿假单胞菌(657,17.3%)、克雷伯菌属(605,16%)及肠杆菌属(268,7%).主要来源于痰液、分泌物、尿液及血液、脓液、胆汁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小于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35%,2010年升高至68%,2008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4%,2010年降至23.3%,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85.9%.结论 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