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疾病感知问卷对其进行疾病感知评价,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病患者CIPQ-R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分数偏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急慢性因子与疾病同一性因子、严重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和治疗控制性因子相关(r=0.414,0.423,0.309,-0.303,-0.422,P0.05),情绪陈述因子与疾病急慢性因子、严重后果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疾病相关性因子相关(r=0.309、0.347,-0.275、-0.284、-0.287,P0.05);患者的疾病感知与高血压病的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相关(r=-0.347,0.312,0.345,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一定的负性疾病感知情况,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大部分患者会处于负性状态中,不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为所有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好,此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可吸收性合成缝合线对150例经阴道分娩的会阴侧切口行皮内缝合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2岁;经产妇23例,初产妇127例;顺产128例,臀位4例,胎吸助产18例。会阴侧切口缝线采用0号可吸收性合成缝合线,自带1/2弧度圆针、针长35mm。  相似文献   
34.
我们课题组于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在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共进行了120例心衰患者诸指标的测定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来探讨艾灸督脉“百会”“大椎”“风池”穴对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Ⅰ组、西药Ⅱ组,每组小鼠12只且相同年龄相同条件的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艾灸组小鼠实按灸“百会”、雀啄灸“大椎”和“风池”,每次灸20min,一天一次,治疗2周;西药Ⅰ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mg?kg-1?d-1,治疗2周;西药Ⅱ组在艾灸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3-甲基腺嘌呤腹腔注射,1.5mg?kg-1?d-1,治疗2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不给予任何干预并常规饲养2周。各组小鼠于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织法、透射电镜法、Western blot法依次分别检测小鼠皮质和海马脑区Aβ1-42 表达水平、海马区自噬体形成和海马组织p38MAPK、Bcl-2、Beclin-1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β1-42 蛋白表达阳性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西药Ⅰ组、西药Ⅱ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β1-42 蛋白表达阳性减少(P﹤0.01);与艾灸组相比,西药Ⅰ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β1-42 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Ⅱ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β1-42 蛋白表达阳性增多(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区可见神经元变形、萎缩或不规则,细胞胞质内自噬泡减少;艾灸组海马区有部分神经元变形、萎缩、不规则,胞质内自噬泡增多;西药Ⅰ组胞质内自噬泡增多,神经元变形;西药Ⅱ组偶见少量自噬泡和较多变形神经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p38 MAPK、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组Beclin-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西药Ⅰ组、西药Ⅱ组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但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艾灸组相比,西药Ⅰ组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稍微升高(P﹤0.05),而Beclin-1蛋白表达稍微下降(P﹤0.05);西药Ⅱ组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西药Ⅰ组相比,西药Ⅱ组小鼠p38MAPK、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加速自噬的作用,艾灸督脉可以清除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脑区Aβ1-42 蛋白异常沉积,作用机制与艾灸督脉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6.
湿温病是涉及内熏脏腑、外渍肌肤、上达喉咙、下至二便之病。北方人因有浊毒之基而更易患生。临证时,应谨守湿热浊毒弥散三焦、阻滞气机病机。可用甘露消毒丹辨治证属湿温病之汗证、发热及郁证。  相似文献   
37.
喉部显微手术时间短,刺激强,术野狭小,术者与麻醉医生共用狭小气道,对麻醉要求有足够深度,肌松完善,声带静止不动,循环干扰小,副作用小,以保证通气供氧。根据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的药理作用特性,复合麻醉加高频呼吸机常频通气,能满足上述要求,本组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估两种镇静药物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分别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75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入组患者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右旋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注镇痛,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镇痛。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唤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临时应用镇痛药次数、住院时长。此外,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静-躁动评分、机械通气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唤醒时间、ICU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过程中临时应用镇痛药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后心动过缓、谵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ICU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儿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住院的儿童支原体肺炎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应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个方面,主要临床表现全部消失.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且体征轻而胸片阴影显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儿完整的临床资料从医院的资料库中抽出,对他们的临床症状、各项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这60例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发热。在这60例患儿中,有32例患儿有肺外表现。对这些患儿进行诊断的方案为:在患儿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对其使用X线胸片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其肺部出现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对其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的结果呈阳性。对这些患儿进行治疗的方法为:为其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这60例患儿在使用抗菌素进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疗的成功率为100%,且没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对此病患儿使用抗菌素进行对症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