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63与头颈部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p53基因的广泛和深入研究,p53家族的新成员p63与p73陆续被发现。本就p63的表达类型、结构、功能及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p6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27-29,与p53有高度的同源性,与p53不同的是其可以编码多种蛋白质。发现p63主要表达鳞状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心理应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战斗或者逃跑反应"(fight-or-fligtresponses)理论[1],心理应激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外界的需求超过了我们的心理资源或实际能力的范围,同时,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资源的差异,不同个体对于应激源的认定也有较大差别.应激源可能包括一个生活事件,如爱人的去世、长期工作压力、交通事故等,还可能是与心理资源相关的,如社会支持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不足等,遗传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应对压力的反应模式[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院外管理,采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问卷(HPLP)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步行功能量表(Holden)、Brunel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wr-MB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压力应对、营养、健康责任、运动、人际间影响以及自我实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Holden、BBS、FIM、wr-MBI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随着治疗和时间的延迟,17%~64%的患者症状有改善,不到1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10%~20%患者病情加重。老年人、症状严重的或伴有其他心理疾病的预后较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03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病因学、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chronicfatiguesyndrome/pathophysiology/etiology/treatment”,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从资料中选取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评价、治疗等密切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研究主题。②涉及病因、病理生理、诊断评价、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个案报道及无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2篇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实验、个案报道、Meta分析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9篇中27篇是重复研究,12篇为个案报道。资料综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功能损害。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机制是复杂的。有的有家族倾向。虽然它与某些精神类疾病有明显的症状交叉,但与之根本不同。其治疗主要对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行为、认知和锻炼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多因素诱发、加重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使患者有患病倾向。结论: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重新修订定义为标准。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功能损害。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机制也是复杂的。治疗主要对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行为、认知和锻炼等。评价和治疗尚无确定的方案,应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研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如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客观诊断指标,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随着治疗和时间的延迟,17%-64%的患者症状有改善,不到1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10%~20%患者病情加重。老年人、症状严重的或伴有其他心理疾病的预后较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03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病因学、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chronic fatigue syndrome/pathophysiology/etiology/treatment”,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从资料中选取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评价、治疗等密切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研究主题。②涉及病因、病理生理、诊断评价、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个案报道及无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2篇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实验、个案报道、Meta分析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9篇中27篇是重复研究,12篇为个案报道。资料综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功能损害。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机制是复杂的。有的有家族倾向。虽然它与某些精神类疾病有明显的症状交叉,但与之根本不同。其治疗主要对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行为、认知和锻炼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多因素诱发、加重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使患者有患病倾向。结论: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重新修订定义为标准。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功能损害。其病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机制也是复杂的。治疗主要对症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行为、认知和锻炼等。评价和治疗尚无确定的方案,应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研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如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客观诊断指标,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血管照射对模拟失重兔显微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取32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各16只。2组均以头低位倾斜20°悬吊法模拟失重,连续4d。激光照射组应用GX-2000A型铝镓铟磷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桂林康兴医疗器械公司),在悬吊同时给予功率5mW(波长650nm)激光耳腔照射,30min/次,1次/d,连续4d<对照组不给激光照射。悬吊前和悬吊第4天观察显微镜下两组兔红细胞聚集情况,按照红细胞聚集数目进行评分,聚集数越多,分值越高,红细胞黏度越高。结果:3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悬吊前激光照射组显微红细胞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3750±0.8427,1.1458±0.1982,P>0.05);悬吊4d后激光照射组显微红细胞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8±0.8150,4.0208±0.9912,P<0.01)。结论:低强度激光血管照射可以显著改善模拟失重兔显微红细胞聚集性,提示低强度激光血管照射可用于改善航天失重状态下的“血瘀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病变血管、治疗措施、预后有直接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存在猝死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性能并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 方法: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与比浊法检测100例心内科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对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544例体检健康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初步建立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率的参考区间。 结果: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变异系数(CV)<4.0%,偏移<4.0%,在(40~800)×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 3),携带污染率<1.5%,符合CLSI相关文件要求;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7.58±15.14)%、(41.28±15.45)%,相关系数(r)=0.62(P<0.05)。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电阻抗法)的参考区间为49.66%~86.62%。 结论: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性能良好,初步建立了其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急诊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在全麻下经颈前路切开复位椎问盘刮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或经后路切开复位棘突间钢丝内固定。结果无一例患症加重.由于骨折获得即刻稳定,截瘫患早期并发症(高烧、呼吸困难、褥疮)不发生或明显减轻。结论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急诊手术较安全,早期并发症明显减轻,便于护理.对不全截瘫患可促进恢复.截瘫患可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