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细胞间黏附分子(JAM)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该方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建立UC模型大鼠。造模24 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西药组灌胃给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分别给予31.2、15.6、7.8 g/kg人参败毒散,给药7 d后,观察大鼠体重、一般状态;测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结肠黏膜病变部位,采用RT-PCR和Westerm blot检测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UC大鼠肠黏膜JAM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JAM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此外Westerm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人参败毒散高、中剂量组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J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各组JA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能降低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通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JAM蛋白表达,与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联系相关,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本文简要概述两宋煎点茶汤、以茶入药之俗,并以四君子汤为例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实物及其方剂学意义进行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白汤”在方剂的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笔者粗考两宋药事、茶事民俗,认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或为两宋时期冲点团茶。四君子汤中虽无“大行气”之品,然得“白汤”之助却获“大行气”之用。诸家或循此“以茶入药”之实践,终成四君子汤后世“行补兼施,补而不滞”之衍化。  相似文献   
53.
正组方理论是方剂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学文献探讨的重点之一。由于古今医家对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以致组方名词术语缺乏统一的标准,不仅不利于医家之间交流,也不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更不利于近代学科向中医学渗透~([1])。目前组方理论侧重于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2]),而对"组方"概念的内涵涉及甚少。课题组认为任何理论的建立,须基于概念的规范与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分离组分与组分配伍对脾虚大鼠肠道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灌服大黄厚朴枳实水煎液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再给模型组分别灌服不同成分,用时设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七天后称脾和胸腺湿重并计算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组各组脾指数除了低剂量组,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胸腺指数除了白术内酯Ⅲ中低剂量组、络合物各剂量组、组分配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提高明显(P0.05);sIgA分泌水平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及各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肠道局部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白术茯苓汤及多糖组最明显;各组分配伍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5.
陈潮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其一生致力于岐黄之术,擅长活用经方。其晚年从少阳三焦入手,创制"柴桂五苓散加味"一方,结合准确辨证,灵活化裁,治疗更年期潮热多汗等疾病,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56.
枳实消痞丸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之证的常用之方,导师贾波教授运用该方治疗痞证临床疗效满意,笔者予以简介,以期同道们临床更好的运用该方。  相似文献   
57.
痛证为临床常见病症,仲景运用芍药方治疗痛证结构严谨,配伍灵活,与解表、行气、温里、补益等药相配,通过增减芍药剂量,发挥不同疗效。该文通过仲景方运用芍药的剂量、频次、配伍研究仲景治疗痛证的遣药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58.
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首提"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用以治疗心肾不交之遗精,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微,扩大了这一治法运用范围,本文就其理论源流及临证运用进行阐述与探讨。上下同病,不治上下,而治中焦是对中医整体观的诠释。该理论既丰富了中医学的治法,也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白介素-15(IL-15)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aCaT细胞,不同剂量IL-15刺激不同时间后,MTT法分析IL-15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IL-15在HaCaT细胞中激活的信号通路: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s-ERK1/2)和磷脂酰肌醇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在IL-15刺激HaCaT细胞前1h,分别加入MAPKs-ERK1/2和PI3K-AKT信号传导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LY294002)以阻断IL-15激活的相关信号通路,分析阻断剂对IL-15调控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分析结果显示:IL-15显著促进HaCaT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信号通路分析揭示IL-15能够增加pERK1/2及pAKT的水平;使用阻断剂的研究显示IL-15部分依赖MAPKs-ERK1/2和PI3K-AKT途径发挥其促进增殖作用。结论 IL-15部分依赖MAPKs-ERK1/2和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HaCa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0.
现将我院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心绞痛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发作性胸闷伴心悸6年,多在劳累后发作,经休息可好转,含服硝酸甘油略缓解.经常口服扩冠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时有发作,多次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