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肠移植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早期变化(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现为治疗短肠综合征、小肠衰竭及由全肠道外营养引起并发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小肠移植在脏器移植中开展较早,但由于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大,极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制约了临床小肠移植的开展,也使小肠移植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脏器移植。2004年7月14日,我院为一名短肠综合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尸源性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手术,并对其术中、术后早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阑尾类癌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类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确诊阑尾类癌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2例癌灶大于2cm;7例小于2cm,其中6例小于1cm。4例肿瘤位于阑尾头端部,有3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急诊行回盲部切除。3例肿瘤累及阑尾根部者术后1.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无肿瘤残留。2例肿瘤位于阑尾中上段,但未累及根部且直径小于2cm,仅行阑尾切除术。随访0.5.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肿瘤直径小于2cm,未累及阑尾根部和远处转移的阑尾类癌患者仅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累及根部或肿瘤直径大于2cm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23.
自体消化液回输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肠瘘(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消化液回输和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肠瘘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 7例肠瘘病人采用收集各消化道引流管内的消化液 ,经静置并过滤、回收后回输来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结果 所有病人水和电解质失衡均在短期内得以纠正。同时 ,给予早期空肠内营养结合思真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均最终治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虽然手术依然是治疗肠瘘的一种积极方法 ,但对合适的肠瘘病人 ,采取上述非手术疗法 ,疗效确切 ,值得肯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24.
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0例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举措。结果:9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1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0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7d。有1例术后发生脾窝积液和左侧胸腔积液,1例发生皮下淤血,1例术后发生高位食管胃吻合口瘘,经过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大出血、无胰漏。结论:重视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简化迷切+毕Ⅰ式吻合(RSV+H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3-2000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RSV+HG100例(62.5%),常规胃大部分切除+毕Ⅰ式吻合(SG)60例(37.5%)。随访7年,比较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及Visick分级。结果 RSV+HG组在倾倒综合征、溃疡复发率与SG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V+HG组返流性胃炎、营养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和2%,SG组分别为30%和2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96%的RSV+HG组病人Visick分级达到1-2级,其中70%为Ⅰ级。而G组术式病人Visick1级为43%,与RSV+H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SV+HG可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是一种治疗DU的简单有效,合理可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6.
中药材在流通领域的质量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军  贾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33-134
本文从近年来医药流通市场上出现的非法销售假劣中药材中药饮片现象入手,通过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剖析其背后法律系统、监管体系以及销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企业角度对如何建立自身质量文化顺利通过GSP认证,从而规范药品流通领域市场,提升药品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促进碳酸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综述碳酸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相关研究进展。结果:碳酸锂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保护细胞,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和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碳酸锂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可治疗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碳酸锂与肿瘤化疗药物联用可产生增效、降毒的作用。但碳酸锂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和泌尿系统等具有毒副作用。结论:碳酸锂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潜能,应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力度,但鉴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使用时特别是长期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液中锂离子浓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产前认知辅导对于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两组,每组各100例,均从孕31周开始入组,随访到产后7天。干预组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接受"产前认知辅导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前检查。观察记录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的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1)分娩方式比较: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P<0.01);其中干预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1)。(2)自然分娩产妇的产程持续时间比较:两组第1产程、第3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持续时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产程t=1.004,P>0.05,第3产程t=1.325,P>0.05,总产程t=0.283,P>0.05);干预组的第2产程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1)。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认知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并有助于缩短第2产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术前腹腔B超检查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腹腔出血量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9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临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手术病例102例。统计术前腹腔B超所见脾周及盆腹腔积液范围联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查指标,结合手术中腹腔内实际出血量,分析其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前评估腹腔内出血量的价值。结果术前腹腔B超检查发现盆腹腔内积液范围与腹腔内实际出血量有明显正相关性,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在脾周、肝肾隐窝、盆腔以及肠间隙3处以上出现积液时下降更加明显。结论术前腹腔B超检查所见盆腹腔内积液范围能预测腹腔内的出血量,联合对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的动态观测能更准确地预测腹腔内大量出血,对手术决策和手术时机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畸胎瘤术中减少瘤体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因卵巢畸胎瘤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剥出术的患者254例,排除其中恶性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A组(施行改进的腹腔镜下畸胎瘤剥除手术:双极电凝畸胎瘤包膜,不带电电凝勾勾开电凝处包膜,然后利用双极电凝钳边剥离边凝血,遇到粘连剥离困难时电凝粘连带后剪开)51例,B组(施行传统的腹腔镜下畸胎瘤剥除手术)20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畸胎瘤破裂率、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53.73±22.65min、B组84.62±38.71min,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量分别为A组35.49±20.72ml、B组55.20±46.73ml,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畸胎瘤破裂率分别为17.65%、46.77%,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A组48.47±11.25h、B组49.19±8.23h,两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A组5.12±1.03天、B组5.68±1.14天,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进的腹腔镜下畸胎瘤剥除手术中利用钩型器械打开瘤体包膜快捷有效,联合双极电凝钳的应用剥出瘤体破裂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短,改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