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收集45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贲门胃癌病例,同时收集45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VGLL4 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 rs1803489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基因型携带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AG vs GG:OR=1.511,95%CI=1.095~2.085);VGLL4 rs7617620、rs13078528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结论 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 rs1803489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VGLL4 rs7617620、rs13078528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消化道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TAZ在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本文分析了TAZ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在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进而为预后判断以及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包头医学院蒙古族大学生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2名蒙古族大学生血清抗HP-CSAs IgG抗体。结果:92名蒙古族大学生中,Hp阳性感染率为34.8%,男生和女生的Hp感染率分别为44.4%和3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包头医学院蒙古族大学生Hp的感染率为34.8%,Hp感染与性别无关联。  相似文献   
44.
45.
大肿瘤抑制激酶(Large tumor suppressor kinase, LATS)是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成员,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人体内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细胞骨架动力学和细胞迁移等方面的调控达到抑癌等作用。已经有研究表明,LATS会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LATS的结构、作用以及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等做一综述,深入了解LATS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450例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将样本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组(n=220)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n=230)。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VGLL4 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内蒙古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联。结论 在内蒙古包头地区的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检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关联.方法:应用荧光标记片段分析法对7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7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微卫星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联性.结果: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没有关联.结论:IGF-Ⅰ基因微卫星多态性CA重复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检测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689466、rs5275、rs4648308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法对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281例健康对照者所检测的3个SNP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体型,并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评估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5275C等位基因和rs4648308A等位基因可增加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rs5275 CT和CC基因型及rs4648308GA基因型可使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rs5275:CT vs.TT:OR=1.458,95%CI:1.015~2.096;CC vs.TT:OR=3.704,95%CI:1.184~11.59; rs4648308:GA vs.GG:OR=3.387,95%CI:1.953~5.872).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单体型ACA与GTG相比,可增加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OR=3.198,95%CI:1.854~5.516.结论 COX-2基因多态性生rs5275、rs4648308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关联.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胃癌及Hp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法对427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38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抗Hp抗体滴度,用以确定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计算OR值及其95% CI,用以评估2个SNP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Haploview 4.2软件构建单体型,分析单体型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结论 YAP基因SNP位点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