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是否需要复位固定仍有争议。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复位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2010-01/2011-03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分别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实验组,n=35)和不复位固定(对照组,n=35)。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髓内系统固定,小转子移位用钢丝或螺钉固定。分别于固定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现象,未发现感染。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固定后1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固定后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小转子复位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但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建议不必复位固定小转子。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的特点 ,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 2 0 0 3年 2—4月收治的 36例SARS确诊病例与 6 4例健康者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 ,并与临床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且重症组患者较普通组患者下降更显著 (P <0 .0 1)。随着病程进展 ,普通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计数尤其CD4能较快恢复 ,预后良好 ,重症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计数恢复慢、病情多加重。结论 :机体细胞免疫损伤可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动态变化 ,尤其是CD4改变 ,对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探讨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异质性,探讨不同变化轨迹亚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开始ART、年龄≥15岁HIV/AIDS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LGMM模型识别CD4细胞计数的不同增长轨迹,根据AIC、BIC、aBIC等信息准则、Entropy值以及VLRT检验选择较优模型,采用Gray检验比较不同变化轨迹亚组患者的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的累积死亡率,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变化轨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HIV/AIDS患者14 293例,男性占80.95%。共随访56 615.41人年,随访中229例患者死亡,死亡密度为0.40/100人年,其中AIDS相关死亡98例,死亡密度为0.17/100人年,非AIDS相关死亡131例,死亡密度为0.23/100人年。LGMM模型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存在2个潜在亚组:“基线低水平-稳定增长组”(53.42%)(Class-1)和“基线高水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4.
目的纵向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单一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粘病毒抵抗蛋白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HAART后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前基线Mx A mRNA水平是否与后续干扰素抗HCV疗效有关。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HIV单一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42例)和HIV/HCV合并感染患者(HIV/HCV合并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2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在抗HCV治疗前的HAART的不同时间点(0 W、4 W、12 W、24 W、48 W、72 W、96 W)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后继抗HCV治疗效果(有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无早期病毒学应答NEVR)与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PBMCs中Mx A mRNA水平在HAART 4 W后下降(P0.05),其他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s中HAART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ART 96 W后进行抗HCV治疗,EVR组抗HCV治疗前Mx A mRNA水平较NEVR组高(P0.05)。结论长期HAART对HIV/HCV合并感染者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HAART后抗HCV治疗前PBMCs中Mx A mRNA水平可作为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5.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2,自引:6,他引:112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A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于 2 0 0 3年 2~ 4月上旬收治的 2 6 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从 2岁到 89岁 ,平均 ( 41± 18)岁 ,男 12 3例 ,女 137例。 6 7.3 %的患者有AP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呈家庭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潜伏期为 1~ 14d ,平均 4.5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 10 0 %) ,伴有干咳 ( 72 .7%) ,气促 ( 3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占 13 .8%) ,腹泻 ( 2 4.2 %) ,重症患者 36例 ( 13.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占 85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升高 6 6 .9%,乳酸脱氢酶 (LDH)升高 46 .5 %。外周血CD3+、CD4+、CD8+明显降低。全部患者都有肺部病变 ,累及双肺占 73 .8%,肺部体征与X线胸片表现不一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需要人工通气 36例 (均出现ARDS) ,其中有创机械通气 11例。死亡 11例 ,病死率 4.2 %。结论 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 ,有一定的病死率 ,虽无特效抗病原药物 ,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9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5 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及 6 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93例患者中 ,男4 0例、女 5 3例 ;年龄 17~ 88岁 ,平均 4 4岁 ;重型 35例、普通型 5 8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 3 、CD+ 4 、CD+ 8分别为 (15 2 7± 4 70 )、(787± 2 5 7)、(6 33± 2 80 )个 / μl;93例急性期SARS患者分别为(72 2± 5 33)、(438± 35 3)、(30 7± 2 17)个 / μ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值均 <0 .0 1) ,重症病例下降尤其明显 ,5例死亡患者外周血CD+ 4 均低于 2 0 0个 / μl;SARS患者恢复期CD+ 3 、CD+ 4 、CD+ 8多数恢复正常。而AIDS患者以CD+ 4 降低为主 ,为 (2 96± 2 98)个 / μl;且CD+ 8升高 ,为 (818± 5 6 6 )个 / μl。 结论SARS患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PI+2NRTIs、NNRTI+2NRTIs两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在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ART的15岁以下、经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HIV感染儿童按初始ART方案分为PI、NNRTI两组;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种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血清TG、TC、FBG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 共142例HIV感染儿童纳入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确诊至开始ART的时间间隔、基线CD4细胞计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GEE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开始ART年龄、基线CD4等混杂因素后,初始ART方案和治疗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G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95%CI:0.01~0.12,P<0.05),PI组TG水平高于NNRTI组。两种ART方案对TC、FB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T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 使用基于PI治疗方案的HIV感染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占30.0%,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占20.8%,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占20.0%,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占15.0%,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占8.3%,此5型共占94.1%。5个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消瘦程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段、感染途径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中医证型的AIDS患者CD4计数(分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及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与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CD4100/mm3的患者,症状总积分、全身状况积分、心脑系积分、肺系积分、脾胃系积分均高于CD4≥100/mm3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以热证居多,又分为实热证、虚热证,其次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感染途径、消瘦、年龄段及CD4计数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判断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临床检查与MRI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1年1月~2014年4月纳入200例患者,对患膝进行临床检查、MRI及关节镜下诊疗。以关节镜下诊断为标准进行对临床检查和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值并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试验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35%、75%,与关节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诊断半月板损伤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9%、77%,与关节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诊断半月板撕裂损伤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93%、88%,与关节镜下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检查和MRI对半月板损伤诊断敏感度较高,需密切结合诊断;MRI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符合率较高,为无创诊断首选,并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较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6-2018年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变化趋势, 比较与探索"广东艾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广州市示范区、广州市非示范区及广东省其他市的HIV/AIDS患者死亡率差异及原因, 为AIDS死亡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分析2016-2018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 治疗首年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2016-2018年各年新接受治疗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采用Cox回归探索不同地区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差异的原因。 结果 2016-2018年共6 447名HIV/AIDS患者新接受ART, 广州市示范区、广州市非示范区和广东省其他市的患者分别为976、3 921和1 550人; 期间死亡152人。2016-2018年广州市示范区患者的治疗首年死亡率下降79.7%, 广州市非示范区患者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明显, 广东省其他市患者死亡率上升18.8%;经标化后, 三组现住址患者的SMR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组患者的早治疗率随开始治疗年份增加而增加, 但是仅广州市的患者疗效随年份增加改善显著。Cox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不同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效果良好的因素后, 三组现住址患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项目实施下, 广州市HIV/AIDS患者治疗首年死亡率得到控制, 特别是示范区患者首年死亡率在2018年下降至较低水平, 但广东省其他市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且可用较差的基线特征与治疗相关指标解释。对于在广州市接受治疗且居住在广东省其他市的HIV/AIDS患者, 掌握疗效较差原因, 积极促进早治疗以提高ART疗效是降低这部分患者首年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