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5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441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458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1801篇
内科学   899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632篇
特种医学   6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773篇
综合类   3629篇
预防医学   1471篇
眼科学   180篇
药学   1542篇
  17篇
中国医学   1689篇
肿瘤学   33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774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775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TCD对经MRI以及DSA或MRV证实的35例CVT患者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进行诊断性探测,并对其中13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BVR和DMCV流速分别为(64.1±21.9) cm/s和(70.1±27.4) cm/s,较正常值明显增高(P<0.01),但不受颅内压增高的影响(r=0.02,P>0.05).经溶栓治疗后的两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TCD所显示的CVT患者BVR或DMCV血流速度的异常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可为CVT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无创而又费用低廉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用放射配体分析法,研究长时间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并检测磷酯酶A2(PLA2)变化。结果显示:休克2小时后,GR的最大结合容量(R0)开始下降,并随休克时间延长而继续下降,于8小时后,GR的R0仅为对照组的21%。对糖皮质激素(GC)的亲和力也下降。同时肾脏PLA2上升,与GR的R0下降呈负相关(r=0.71.P<0.05)。说明GR功能下降所致受体水平GC功能不全对长时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与休克后肾功能损害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脏中心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者337例,其中成功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2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6个月至1年.结果 337例患者中325例成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6.4%,ASD组封堵成功率96.4%(162/168),VSD组94.8%(91/96),PDA组100%(73/7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9/337),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心包积液2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经过相应治疗除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死亡外均治愈.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QT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检测是简便易行的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测技术 ,可反映心室复极状况 ,是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作者等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不同时间段QTd的变化 ,并与非溶栓组进行比较 ,以探讨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1月本院急诊科及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36例 ,患者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 110例发病在 12h以内 ,男 74例 ,女 36例。年龄 4 3~ 6 9岁 ,平均为(…  相似文献   
995.
生活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衰退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衰退期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1年以上、病程4年以上病人85例,分为生活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生活技能训练组进行始动性功能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训练组病人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缩短。[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减少精神残废和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6.
近 5 a来 ,我们用肝细胞生长素 (HGF)联合新鲜液体血浆(FL P)输注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16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为慢性肝病所致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其诊断符合文献[1 ] 标准。均行腹部 B超、胃镜、肝功能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而确诊。以住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 6 0岁 ,病程 3~ 10 a,平均 6 .2 a。对照组 14例 ,男 8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 5 9.8岁 ,病程 2~ 11a,平均 6 a。1.2 方法 两组均在严格卧床休息 ,限水限钠 ,利尿剂应用 ,保肝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寰枢椎(C1、C2)不稳或脱位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7例经手术证实为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椎动脉的管腔、结构走行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分别测量C1、C2间和C5、C6间椎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并对同侧椎动脉两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中30例患者C1、C2间椎动脉血流速度、RI较C5、C6增加[分别为(67.3±22.8)cm/s对(47.4±20.5)cm/s,P<0.01;0.76±0.08对0.62±0.11,P<0.05],5例患者减低,2例患者无变化。椎动脉血流变化者中25例表现为一侧椎动脉,10例表现为双侧椎动脉。对照组双侧椎动脉C1、C2间血流速度、RI与C5、C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单侧椎动脉。病变处血流速度和RI增高是该类患者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杨剑峰  张荣林  徐标  宋杰 《临床荟萃》2006,21(15):1072-107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小时的18导联心电图(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室壁运动异常、再通后ST段下降又再抬高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其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可以作为预示患者近期预后的一个临床实用指标,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9.
回顾性分析我科 165例资料完整的死亡伤员资料 ,结果脑干伤是颅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60 .81% ) ,死亡率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 ,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 (4 3 .0 3 % )。颅脑伤死亡患者的主要受伤原因是交通事故 ,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是引起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难以控制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APACHEⅡ评分评价骨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68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用APACHEⅡ进行评分以及预测病死率。结果:168例患者评分5-38(平均15.8)分,随着APACHEⅡ分数的增高,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逐渐增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用于骨科ICU评估病情程度和预后以及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