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31篇 |
免费 | 559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2篇 |
儿科学 | 93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74篇 |
口腔科学 | 83篇 |
临床医学 | 1387篇 |
内科学 | 696篇 |
皮肤病学 | 68篇 |
神经病学 | 502篇 |
特种医学 | 5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567篇 |
综合类 | 2791篇 |
预防医学 | 1065篇 |
眼科学 | 112篇 |
药学 | 1199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1314篇 |
肿瘤学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241篇 |
2022年 | 242篇 |
2021年 | 292篇 |
2020年 | 295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257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470篇 |
2013年 | 460篇 |
2012年 | 559篇 |
2011年 | 657篇 |
2010年 | 553篇 |
2009年 | 547篇 |
2008年 | 532篇 |
2007年 | 497篇 |
2006年 | 432篇 |
2005年 | 490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391篇 |
2002年 | 350篇 |
2001年 | 355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56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85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观察基于SECI(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internalization)模型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卫生职业学院2020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2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依据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设计教学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ECI模型的教学模式可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的内科综合护理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7月沭阳南关医院收入的86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尿黄体生成素(ULH)、尿卵泡刺激素(UFSH)、IGF-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巢容积、子宫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使用知柏地黄丸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LH、FSH、IGF-Ⅰ等水平,促进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和卵泡直径缩小,且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病程缠绵,症状多样,复发率高,易发结肠炎相关结肠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发生明显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快速上升。MEK/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氧化应激、免疫炎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关系密切。通过研究MEK/ERK信号通路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环节、关键因子可以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以7-氟苯呋咱-4-硫酸铵盐(SBD-F)为荧光增强型化学传感器,建立一种用于半胱氨酸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以SBD-F作为荧光探针,考察其对半胱氨酸的响应,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该传感器对半胱氨酸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半胱氨酸在0.1~0.6 m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传感器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8),方法检出限为0.009 mg·mL-1(S/N=3),加标回收率为102.1%~103.8%。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荧光增强型传感器实现了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中半胱氨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人参(Ginseng)、莪术(Zedoary)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检索抗血管生成靶基因;采用TSMSP数据库及基于VBA工具的有效成分筛选方式分别检索中药人参、莪术,利用ADME参数进行有效成分筛选,通过TCMSP数据库及PubChem数据库明确各个有效成分的3D结构文件,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确定各有效成分的靶点。通过绘制文恩图发现人参、莪术抗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3.2.1软件及其插件ClueGO、Bisogenet、CytoNCA对靶基因进行分析并构建人参-莪术成分靶点网络图,进一步说明人参-莪术与抗血管生成靶基因的关系。结果:人参活性成分22个,靶基因182个,莪术活性成分3个,靶基因45个,抗血管生成靶基因262个;通过文恩图绘制发现人参抗血管生成作用靶点19个,莪术4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人参-莪术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中有77个关键靶点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人参-莪术可能会通过AB... 相似文献
58.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通过鼻腔通道感染受害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的病原体,死亡率可达95%以上,被称为"食脑虫"。该病进展迅速,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临床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PA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基于尝试错误的行为回放式教学法,观察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护生随机分组并应用不同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尝试错误的行为回放式教学法,测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教学前,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