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马尾神经综合征(CES)手术减压后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神经症状的残留,但仍有很多因素影响其疗效.目的探讨影响马尾综合征疗效的重要因素,提高该病的治愈率.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二科完成,对象为1990/2000收治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方法对24例马尾综合征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因、发病部位、病情轻重、起病急缓、手术时机等5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6例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分析.结果效果良好无残留症状者18例,留有不同程度的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拇背伸力减弱6例.残留症状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回归模型的因素仅有原发病史和CES史2项.结论减压手术时间和发病急缓是影响该病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的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的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的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前后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NogoA)、NgR及RhoA的动态变化,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年9月/2007年5月在西安交大医学院环境与基因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组、DF12对照组,10只/组。另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嗅鞘细胞的来源。②实验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全横切脊髓损伤模型。嗅鞘细胞组将原代培养12d的嗅鞘细胞悬液调整为1×1011 L-1,在距损伤缘上下各1mm处分4点应用微量注射器注射,深度1.0mm,每处各注射1μL。DF12对照组同法每点注射等量DF12培养液,模型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③实验评估:各组分别于移植后1, 4, 8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动态检测脊髓损伤区NogoA、NgR及RhoA表达的变化。同时在移植后8周行嗜银染色检测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应用BBB法评价移植后各组动物下肢功能。 结果:①组织形态学变化。嗅鞘细胞移植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但模型组与DF12对照组大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再生纤维方向性较差;嗅鞘细胞组可见明显的新生轴突,且神经纤维跨越损伤部位修复脊髓损伤,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优于模型组及DF12对照组。②移植后8周各组下肢运动功能检测BBB评分结果的比较:嗅鞘细胞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DF12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均显示正常组NogoA、NgR及Rho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而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OECs组与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能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区NogoA、NgR及RhoA的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重度(III度)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本院83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术中、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手术松解的疗效.[结果]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平均年龄14.6岁(6~24岁),71例在髋关节囊后外侧切开松解后Ober' s征阴性,12例患者加行股二头肌长头近起点部分肌纤维切断松解,术后效果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年(6个月~7年),随访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4.0%.[结论]重度臀肌挛缩症术中常规松解后Ober's征仍为阳性时,应松解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必要时松解股二头肌长头挛缩纤维.  相似文献   
85.
赵晨光  贺西京  陆斌  李浩鹏 《医学争鸣》2009,(19):1961-1963
目的:探索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MC)的发病作用.方法: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并且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3.5倍、5.8和2.7倍(P〈0.05).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分别上调3.9倍、6.2倍和2.9倍(P〈0.05).结论:细胞生长因子CTGF,PDGF和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扳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中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使用肩锁钩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使用肩锁钩内固定并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1例,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不修复喙锁韧带治疗组和修复喙锁韧带组优良率分别为97.37%和9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修复与不修复喙镄韧带,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以及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胸腰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诊断不明确的胸腰椎疾病的患者运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进行病理诊断,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84岁,平均45岁。分析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12例均穿刺成功,其中1例取材不满意,取材满意率为91.6%。无轻微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2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中10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0.9%。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为一项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检查,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患者张某,男,51岁,农民.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呈间断性,2年后转为持续性,近1年来疼痛加重,与体位、气候等因素无关.半年前,在外院以陈旧性尾骨骨折住院治疗,行尾骨切除术,术后患者骶部疼痛未缓解,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89.
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家兔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方法:3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骨复生组(A),模型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采用给A组和B组大剂量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8W,造成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模型,自第9周起,A组用骨复生口服液按45g*kg-1*d-1灌胃,B组与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第8周和第10周测各组家兔血脂的含量.结果:骨复生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结论:骨复生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 8周龄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66只(n=6),对照组6只(n=6)。实验组:用动脉夹压迫法建立动物模型,于造模后1、3、5d,1,2.3.4、5、6、7和8周各时间点,分别在脊髓损伤部位和损伤邻近部位取材,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随机选取不同时间点的组织片,用LeicaQ5001W图像处理系统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损伤部位和其周围)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对照组: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相应节段,不压迫,彻底止血后缝合伤口,伤口愈合后,取材和检测同上。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显示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胞核为深蓝色;实验组于脊髓损伤1d后,显示大、中型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胞浆呈深蓝色,尼氏体模糊,胞体塌陷皱缩或碎裂,胞核椭圆或三角形、染成淡蓝至深蓝色,2~8周胞核呈深蓝色。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显示除脊髓中央管周围可见到少量nestin表达外,其它部位几乎不表达;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实验组:脊髓损伤1d后,损伤区域nestin和GFAP表达增加,3~7d后,除损伤区域外,邻近及周边区域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nestin和GFAP的表达于损伤2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nestin表达,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有反应,nestin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