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贺海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1,(1)
某些已建立的杂交瘤细胞在长期反复培养过程中可能降低或丧失其分泌抗体的能力,这通常是由于其中非抗体分泌细胞或分泌无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过度生长所致,也可能是分泌细胞本身遗传不稳定发生突变的结果。用标准有限稀释法(下简称有限稀释法)再克隆杂交瘤是恢复分泌所期望抗体细胞的一种方法,然而有时不能奏效。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称为“预克隆细胞分种法”,在标准化克隆技术不成功时可提高从污 相似文献
32.
33.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主要合作项目之一。不仅是国际共同的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的国际统计分类法 ;应用范围已扩大 ,还应用在国内与国际交流、医疗、研究与教学 ;医院管理、医疗付款等方面。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等诸多原因 ,原 ICD- 9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疾病分类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现行的 ICD- 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 ,并颁布了 ICD- 10新标准。我国将于 2 0 0 2年 1月 1日正式推广使用这一新标准。 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 ,1998年开始由病案室进行病案的输入首页。 2 0 0 0年 10月开始应用我院网络信息中心开发的… 相似文献
34.
板蓝根低极性流分的分离及其免疫活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进行板蓝根低极性流分及其亚流分的分离,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用快速低压干柱柱层析从板蓝根中分离出一个低极性流分及其一组亚流分;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对人多形核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板蓝根低极性流分具有双向免疫活性,在低浓度时具有激活作用,在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而亚流分的免疫活性并未因其纯度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结论:板蓝根低极性流分及其亚流分含有抗炎成分。 相似文献
35.
36.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蛋白、多肽的强有力的生物技术,将外源蛋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蛋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尤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37.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与肿瘤血管导向肽(NGR)融合表达的突变人IL-2蛋白.方法将突变人IL-2与NGR的融合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22b(+)并转化E.coli BL21(DE3),测序正确后,IPTG诱导表达,并对产物进行纯化、复性和鉴定.结果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具有免疫结合活性,CTLL-2细胞增殖实验证明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与肿瘤血管导向肽融合表达的重组人IL-2蛋白可成功地克隆并表达,为进一步的肿瘤导向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化学发光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影响。方法:检测了从黄芩中纯化的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5,7,8-三羟基黄酮(2R,3R)-2‘,3,5,6’,7-五羟基黄烷醇,黄芩甙和黄芩酮6种类黄酮成分对人多形核细胞(PMN),单个核细胞(MNC)化学发光反应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进行差异性筛选,以获得乳腺癌特异性的新的肿瘤标志物。方法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三轮差异性筛选,用ELISA法测定噬菌体克隆对乳腺癌患者血清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经过三轮筛选,噬菌体富集率逐轮递增,经47例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ELISA法检测验证,获得一株与乳腺癌患者血清特异较好的噬菌体,经DNA测序和推导,其短肽序列为短肽(QVSAEHKVQGFW)。结论成功筛选到能与乳腺癌患者血清高亲和力特异结合的12肽序列,为今后研究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