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小明  贺民 《华西医学》2008,23(2):385-387
脑动静脉畸形(an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与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脉相通,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产生一系列的脑血液动力学上的紊乱,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Jostent冠状动脉带膜支架对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03-2008-04应用Jostent冠状动脉带膜支架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8例,其中颈内动脉瘤6例和椎动脉瘤2例.结果 在7例患者中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完全消除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在1例患者中,因血管迂曲,带膜支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DSA随访3例,原动脉瘤未显示,载瘤动脉畅通.结论 对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带膜支架是有用的血管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间1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4%)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得以成功栓塞,1例(6%)左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双支架置入得以治愈,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一些特殊部位的某些类型的宽颈、梭形和夹层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共转染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 方法 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胫股骨骨髓中BMSCs,用Src癌基因同源区3抗体(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BMSCs.按照3μL脂质体/1μg(3 μL)pSVCEP NGF/BDNF-CAT质粒的比例共转染第一代BMSCs,并转染pEGFP-C1质粒作为转染的标记.BMSCs培养4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达产物以及BMSCs分化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能够获得纯化的原代和传代BMSCs,传代后仍然保持增殖和分化功能;免疫组化SH3染色阳性证实为纯化的BMSCs.人β-NGF/BDNF基因共转染BMSCs后,BMSCs能够稳定和持续表达NGF和BDNF;BMSCs也能表达Nestin、NSE、NF-M和GFAP. 结论 经脂质体介导的外源性目的 基因NGF/BDNF cDNA均能分别和共同在BMSCs中成功表达,基因转染后的BMSCs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或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5.
张瑜  贺民 《华西医学》2009,(9):2397-2399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2006年我科收治21例SDAVF,回顾性分析术前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1例均能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后状态好转者14例,不变5例,加重2例。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降低。早期患者手术效果最好。长期随访手术效果稳定,复发率低。结论:SDAVF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以达到较好的解剖治愈率,治疗效果稳定确切。特别是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夹闭术28例患者,术中荧光造影。术后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随访6~12个月,观察其GOS评分;28例患者中,死亡(GOS分级Ⅰ级)1例(3.57%)、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1例(3.57%)、重度残疾(GOS分级Ⅲ级)2例(7.14%)、中度残疾(GOS分级Ⅳ级)5例(17.86%)、恢复良好(GOS分级Ⅴ级)19例(67.86%)。结论对于后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中荧光造影,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数量化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数量化脑电图 (QEEG)和临床指标监测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对 39例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双盲治疗。前 3天剂量为每日 0 .3mg/kg ,后 7天剂量为 4 .8mg/d ,观察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 ,连续监测数量化脑电图。揭盲后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早期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 ,呼吸异常 (33.3% )、心律异常 (38.1% )和重度脑水肿者(2 2 .6 % )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纳洛酮治疗组早期病人双频谱指数 (Bispectralindex ,BI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1周后BIS达 90以上者 12例 (5 7.1% ) ,高于对照组 7例 (38.9% ) (P <0 .0 5 ) ,且BIS的升高与GCS评分变化一致。结论 :纳洛酮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外伤患者异常的数量化脑电图指标 ,对于急性重型脑外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颅咽管瘤疗效与治疗方案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管瘤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的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的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管瘤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9.
贺民  游潮 《华西医学》2005,20(1):150-150
小脑前下动脉(Anterror Inferior cerebellar,AICA)远段动脉瘤十分罕见,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桥小脑角占位的症状和体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直接夹闭38例,夹闭加包裹3例,孤立4例。手术中发生破裂12例(27%),术后10例发生脑梗死(22%),手术死亡7例(16%)。术后对38例存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6~126个月(平均46月个),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0~2分34例(76%),3~5分4例。影像学随访1例复发,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颈内动脉BBA处理困难,手术具有很高的风险及并发症。术前充分的认识以及术中多种手术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